从乡村小兽医到致富“活财神” ——记全省“让社会感动的陕西畜牧人”刘剑
刘剑(左)给牛注射疫苗
本报记者 杜音樵
在延长县七里村镇畜牧兽医站,记者见到了当地农户口中赞许不已的技术员刘剑。1986年从延长县职业中学畜牧兽医班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防疫工作,这一干就是31个年头。31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变故,他一直坚信,自己一定能在畜牧兽医行业一展己长,让广大农民依靠畜牧养殖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刘剑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可,于今年11月获得全省“让社会感动的陕西畜牧人”称号。
从1986年到2005年,刘剑先后在交口镇畜牧兽医站、城关镇畜牧兽医站、七里村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那时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还是自负盈亏,不向职工发工资,刘剑的经济收入就是每年春秋的两次集中防疫中向养殖户收取的防疫费。
“上班后的第一次下乡,一天为300多只羊打了疫苗,最后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刘剑回忆说,村里的养殖户看他这么拼命,都会劝他说,年轻人干活要悠着点。
在亲戚朋友眼里,刘剑干的这份活儿是在受罪,纷纷劝他别在畜牧兽医站呆了。但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刘剑服务三农的初衷和决心。2008年,刘剑只身去了西安学习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学成归来后,他自掏腰包,用两万元购置了一辆摩托车以及一套冷冻精液配种器械,做起了改良繁育猪牛的工作。
在那个年代,农民对冷冻精液配种这一新生事物并不感兴趣。一次,刘剑来到七里村镇张家窑科村一户养牛户家中,对他家的牛实施人工授精。村里人见状纷纷议论:“啥?就这小管子里的小豆豆,能叫母牛出生个欢蹦乱跳的牛犊来?”“俺见得多了,啥先进技术,就是糊弄俺们农民呢。”面对冷言冷语,刘剑收起了输精器械,但并没有就此作罢。他自费印制了1000张名片,见了养殖户就发,并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宣传人工授精技术的好处,向他们介绍良种。
就在这个时候,雷赤乡雷王庙沟农民王付军养牛场的一头母牛不孕找上了门。经过现场诊断,得知母牛患了子宫内膜炎,王付军就见刘剑给牛清洗流脓,冲洗子宫,打针用药,不顾恶臭认真治疗,心里涌上一股暖意。他对刘剑说:“刘技术员,你要是把我这头牛的病治好了,就请你给我的牛人工授精。”母牛痊愈后,刘剑对这头牛实施了人工授精术,母牛成功怀孕了。母牛很快便产下了小牛犊,而且发育良好,比一般牛犊重了5斤多。这时,当初那些不愿接受新技术的农民也都纷纷打电话来找刘剑去给他们的牛配种,自此,刘剑的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得以推广。
刘剑说,集中防疫和冷配改良下乡时,就最怕遇上雨天。一次,刘剑骑摩托车在郭旗乡后杜家沟村给农户家的牛配完种,突然下起了大雨,土路异常泥泞,在一转弯处,他脚下一滑,人车全倒在泥泞里。这时,液氮瓶中的液体泄漏,流在了刘剑的脚背上。零下196度的液体瞬间冻伤了他的脚背。直到现在,刘剑的脚面上还有一大片紫黑色的皮肤。
如今,刘剑承担着全体七里村镇畜禽繁殖改良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全镇发展了一批养牛大户,其中养殖数量在10到20头的大户有30家,养殖数量在20头以上的大户有15家。镇上由过去固定配种站配种模式改变为流动上门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养殖效益,光是冷冻精液配种技术一项,每年可为全镇养殖户带来48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益,在广大养殖户眼中,刘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畜牧技术人员,而是能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的“活财神”。
“每年冬季,许多养牛户在肉牛销售赚了钱后,都会打电话给我报喜,这是我最高兴、最有成就感的日子,觉得我的努力和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刘剑自豪地说。
刘剑的儿子刘羿杰告诉记者:“我见过父亲带着塑料手套用手掏出黄牛体内的粪便,见过父亲骑摩托车摔的满身泥巴,见过父亲被动物踢伤的瘀青血迹,见过冬天他冻紫的脸庞,见过他夏天浸透的上衣……这些经历也让我看到了父亲的坚持。”
刘羿杰曾在暑假期间跟随父亲下乡实践,当他看到养殖户和农民们对父亲连连竖起的大拇指和赞许的目光时,他才明白,正是因为这些,工作再苦再累,父亲还是选择了坚持,更会毅然决然地坚持下一个“31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宏科通讯员卓富昌)“你看,县城的生活环境可好了,街面干净了,人行道上没障碍了,街上随意摆摊的现象没有啦,公交站牌也换成新的了……”11月22日上午,正在延长县人民广场健身的居民张军乐呵呵...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