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项硬措施 十套组合拳 ——延长县拧紧发条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延安日报 2017-09-29 18:26 大字

郑庄镇张台村刚修好地的“联户路”郑庄镇张台村刚修好地的“联户路”

安沟镇高家川村村民刘延平家在蘑菇大棚忙碌

安沟镇高家川村刘延平正在加工菌草

交口镇段家河村采用“借牛还牛”发展养牛

安沟镇包村干部正在和高家川村干部检查菌草长势

段家河村贫困户段文清正在自家菌草基地放牛

通讯员 齐祥银

延长县是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诞生地,同时还是苹果、酥梨、西瓜的最佳优生区。该县属黄河沿岸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较大、任务异常艰巨。为实现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的目标,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目标任务,结合县域实际,出台了“八项硬措施”,打出“十套组合拳”,拧紧发条,全力推进,为实现全县83个贫困村、16802名贫困群众年底脱贫奠定基础。

延长县围绕村出列、县摘帽标准,从水、电、路、网络、党建、卫生室、公共设施、村集体经济等8个方面入手,落实“八项硬措施”,提升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县贫困村通村道路改造项目已接近完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联户路的目标;83个贫困村的2.4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村村有饮水设施、户户通自来水;全县电力入户率达100%,实施了农村电力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提升电网服务能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83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通过新建、维修改造和调配等方式全面建成,正在组织验收;贫困村厕所、垃圾台、广场以及亮化、绿化工程正在施工,预计8月底完工;所有贫困村光缆宽带、手机和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涉及1384户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中1156户进城进镇,128户分散自建,9月底已大部分入住。2017年是延长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除了落实好“八项硬措施”、打好“十套组合拳”外,该县还积极对照认领九三学社中央调研指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合作社和村互助资金运行规范化、基础设施明悉产权、签约村医履职尽责等方面立行整改,确保全县扶贫、脱贫工作实打实干、精益求精。

“我们下沉包抓领导、部门帮扶、驻村工作队、扶贫监测四支力量,落实55名县级和乡镇主要领导包抓贫困村,2331名干部联户包扶,选派159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驻村帮扶,26名干部对全县83个贫困村扶贫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精准脱贫政策和措施落地生根,一举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总目标。”县委副书记、扶贫局第一局长王继耀说。

打出“十套组合拳”为贫困户脱贫发力

9月25日,笔者在驻村第一书记卢继霞带领下来到贫困村——安沟镇高家川村:一棵棵苹果树枝繁叶茂,一座座蘑菇大棚错落有致,“苹果+蘑菇”成为该川道最美的风景线。

“我家4口人,育有3亩果园,去年遭遇了冰雹袭击,结果果园赔了钱;在我发愁的时候,去年11月包扶单位帮我家建大棚,帮扶干部给我送来800个菌棒,帮扶我发展蘑菇。”59岁的贫困户刘延平说。老刘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菌棒出4斤蘑菇,一斤卖2.5元,仅蘑菇收入8000元,加上苹果收入12000元,今年预计收入能达到2万元。

高家川村是延长县的一个川道贫困村,全村共有107户356人,在村43户135人,贫困户25户、69人;村上共有苹果园1093亩,人均达3.1亩。据了解,2016年11月之前,全村村民发展的唯一产业就是苹果,而果农收入也因天灾影响极其不稳定。2016年,该村遭遇大风冰雹灾害,许多村民因此而赔了本,很容易产生新的贫困。

当年,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和帮扶需求,该县打出“十套组合拳”,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之后,县上列支1600万元补齐长效产业短板,建起“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长期产业,贫困户每户每年享受2000元产业补助。2017年,县上又投资5427万元,启动建设张家滩、安沟2个专业镇和54个专业村,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典范,助推贫困户发展长效脱贫产业。该县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还帮助贫困户发展起短期脱贫产业,如养猪、养鸡、培育蘑菇、种植菌草等,立足脱贫产业长短结合,让群众实现增收“双保险”。

据刘延平介绍,2016年4月,第一书记卢继霞向村民介绍蘑菇养殖项目时,绝大多数村民都不愿意发展蘑菇养殖,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这是瞎折腾,担心赔钱。但因为之前在外打工有养殖菌类的经验,刘延平第一个响应,带头发展蘑菇养殖。铁了心的刘延平在村党支部的支持和包扶单位的带动下建起了大棚,第一次养殖了600个蘑菇菌棒,平均每个菌棒利润4元钱,短短几个月就净收入2400元。“我觉得只要用心经营,蘑菇可是赚钱的香饽饽。”刘延平说。看到刘延平赚了钱,贫困村民纷纷效仿,全身心投入到蘑菇养殖当中。

2016年秋季,高家川12座蘑菇大棚拔地而起,每户也免费领到由包扶单位争取的600个菌棒。2017年4月,刘延平注册成立了“延长江龙种养合作社”,吸收了兰生荣、张风堂等11户蘑菇养殖户。刘延平还发现,加工菌棒需要大量菌草,而沟道川台坝地正好适宜菌草种植。于是,他又带动高翔等7户村民发展菌草种植,其中有贫困户4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将大棚统一交由合作社管理经营,获利后按投资比例给予分红,待蘑菇养殖运行正常,群众掌握技术后,再将蘑菇大棚交由原来养殖户自行管理,由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加工菌类产品。

“菌草可以做蘑菇菌棒,菌棒发酵过了周期成为废渣,还可以送到果园里做上等肥料,看到经济效益显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老刘说,另外他还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座蘑菇大棚可容纳1500个菌棒,每年上两次菌棒,每个菌棒纯利润可达4元钱,每座大棚每年纯利润12000元;菌草亩产可达到10吨,合作社每吨按300元保价回收。

由此,“苹果+蘑菇+菌草”,脱贫产业长短结合的“高家川模式”便孕育而生,成为延长县在脱贫攻坚中弥补短板、***的一个缩影。目前,高家川村25户贫困户中,除了11户兜底外,刘延平、呼可香、兰生荣、张风堂等14户产业户,共发展大棚12座,种植菌草150亩,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2680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

“部门、干部帮扶贫困户发展建设短期产业,产业扶持资金再投入建设‘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长效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都是\‘十套组合拳’之一。目前,县上共有342家合作社(企业),可带动2000户贫困户通过走‘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实现脱贫,其中3100户贫困户享受71.14兆瓦光伏项目每年3000元分红;由7家合作社(企业)组成的陕西供销集团延长果业有限公司可带动903户贫困户,年户均分红增收1384元。”县扶贫局局长李强说。

此外,延长县还精准打好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开发公益市场和就业培训、易地扶贫搬迁、民政兜底和精准救助等其他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借力“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

7月以来,高家川、王良寺、段家河等6个村还搭上了“三变”改革的快车,诸如“借牛还牛”一类的合作社在全县相继成立,纷纷启动长效产业资金和村集体互助资金,帮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建立长效产业。与高家川不同,交口镇段家河村苹果产业薄弱,但是该村一直就有养牛的传统,于是肉牛养殖成为香饽饽。

在“党支部+合作社+全体村民(贫困户)”组织体系的带动下,“坝地变基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已在段家河村大刀阔斧地开展。

贫困户段文清,今年62岁。9月初,老段签订了“借牛还牛”协议书,领到了2头总价值16400元的母牛。“我要分4年把借的这个钱还清,第一年还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这两头母牛明年底就可下崽,后年底小牛就可以长成肉牛,按两头10个月的牛算,能卖2.6万元,除过饲料,这样下来,一年平均收入就是1万元哩。”老段告诉笔者,以前他想养牛,但是缺资金,现在“借牛还牛”让他如愿以偿。据悉,为了养牛,他还种了2亩菌草,成为段家河村“菌草基地+养牛产业”运营模式的一员。

据悉,段家河行政村共有529户,1881人,贫困户有137户271人。村里菌草基地已投入32万元,5座菌草育苗棚、1条菌草加工线、1座菌草仓储棚正在加紧建设当中。段家河行政村的前段、郑家塬、刘党、后段、赫家塔、孙家塔6个自然村将建设960亩菌草生产基地,合作社将提供规划、配苗、技术指导、加工、仓储等“5个统一”免费服务,菌草种植户户均年增收将达到1450元。段家河村已注入100万元资金帮助村民发展养牛产业,后续资金还有村互助资金等多种途径。截至目前,段家河村已有60多户贫困户领到了牛,户均2头,合作社以6000元/头补助养牛户,贫困户按4年1:2:3:4比例逐年向合作社返还补助资金,非贫困户按1:2;3:5比例逐年向合作社返还补助资金及收益提成(补助资金10%)其他村民分批轮候养牛,合作社逐年的收入将继续用于村民养牛补助,户均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元,户均年增收达到5500元。

新闻推荐

抗战烽火中的“西战团”

西北战地服务团是八路军领导的一支宣传抗日的综合性革命文艺团体,简称“西战团”。1937年8月12日在延安成立,丁玲为主任,吴奚若为副主任。8月15日,延安各界举行欢送“西战团”奔赴抗日前线的晚会,毛泽...

延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