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山地苹果“敲开”幸福门

陕西农村报 2020-12-23 01:02 大字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徐志全

连日来的几场大雪,给吴起县山山峁峁的果园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12月14日,长官庙镇李沟村气温已达零下18摄氏度,村民李志俊却不畏严寒,依旧在果园里忙碌着。

“8000多公斤,可不是个小数目啊!那么多果子能一次性卖掉,这是我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这是李志俊今年最难忘的一件事,丰收的喜悦如今仍未散去。

64岁的李志俊是李沟村新庄湾组的一位普通村民,早些年他严重的肺病导致家里欠了一大笔外债,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李志俊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萎靡不振。

2017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李志俊的情况引起了帮扶干部的关注。“身体成了这样,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今后这日子咋过?”当时,李志俊觉得眼前的路是黑的。为此,帮扶干部一次次上门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吴起县已经把山地苹果确立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鼓励他大胆去干。

随着病情慢慢好转,李志俊的心结也打开了,夫妇二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重新经营起了以前的果园,并且加入村上的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有了技术员的耐心指导,加上他本人管理精细,果园很快有了起色。

看到李志俊有了致富信心,帮扶干部趁热打铁。“苹果作为长期产业不能很快受益,得再给他发展一个短、平、快的产业。思来想去,我们帮他养了8箱蜜蜂。”李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楠说。

看到镇村干部为自己制定了帮扶计划,李志俊夫妻二人干劲十足,每天除了在果园忙活之外,还悉心照料着家里的8箱蜜蜂。2017年,李志俊家的蜂蜜卖了2000元,这是他病后家里的第一笔收入。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李志俊很开心。

2018年初,有了一定养蜂经验的李志俊向村上申请扩大养殖规模,驻村工作队又帮他购买了6箱蜜蜂。当年蜂蜜产量可观,通过村里的电商服务中心推销后,仅蜂蜜一项李志俊就收入了1万余元。

同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李志俊家建起了90平方米的半温棚猪圈,年底增收6000余元。此外,他还担任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拿上了工资。年底,李志俊家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顺利脱贫。

这几年,李志俊在经营果园的同时,借助李沟村大力发展山地苹果的大好机遇,种植山地苹果16亩,夫妻二人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管护着果园。

今年秋季,长官庙镇在李沟村举办山地苹果开园采摘认领订购暨消费扶贫活动。李志俊家的苹果,被客商一次性全部认购。

“2019年果树初挂果,产了4000多公斤苹果,卖了1.3万余元。今年我家山地苹果产量达到了8000多公斤,收入2.8万元。”靠着苹果产业,李志俊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他逢人就说,“是山地苹果帮我‘敲开’了幸福门。”

“这一年来,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花在了果园里。虽然特别累,但是心里高兴。接下来我希望能多参加一些果园技术培训,想尽一切办法好好管理果树,只有结出精品果子,才能卖上高价。”对于未来,李志俊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优质水稻丰收增收渠道拓宽

本报讯(通讯员徐志全思林伟)深秋时节,天气晴朗,吴起县吴仓堡镇的100亩“青优1号”优质水稻开镰收割。今年是吴仓堡镇第二年试...

吴起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