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打工 增绿更添“金” 吴起县“家庭林场”撑起村民致富路
●白会俭(右)与务工村民查看山桃长势?记者祁小军摄
记者 方大燕 刘振振
“我们家一年的收入全靠这些树了。”62岁的吴起县铁边城镇陈岔村村民白会桃一边用铁锹清除树苗下的杂草,一边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儿都在这个‘家庭林场’务工,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我们收的山桃,一年下来就能有2万元的收入了。”
说话间,一旁的村民打趣道:“老白现在可是把这些树‘伺候’的好着哩,老两口只要没事儿,就会过来看看。”
白会桃接过话茬:“可不是嘛,把它们‘伺候’好了,多结点山杏,我能卖个好价钱,咱就靠这个致富了。”
白会桃所在的陈岔村,村民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广种薄收的日子。如今,他们却靠着种树“种”出了一条致富路。
“没有种树以前,我们老两口就靠4亩口粮田糊口。家里的一些荒地都在沟里或者洼上,种不成就撂下了。”白会桃说,“现在不一样了。我把50亩撂荒地承包给我们村的‘家庭林场’,现在那些地已经成了经济林,不仅让我们有个好环境,还增加了不少收入。”
白会桃所说的“家庭林场”是该村村民白会俭2015年注册成立的“吴起县艺泽家庭林场”。
2015年,吴起县开始培育以“家庭林场”和林业专业大户为重点的新型林业经营模式,将生态建设和扶贫相结合。做过绿化工程的白会俭看到了发展前景,“政府提出了这个新模式,我就注册成立了‘吴起县艺泽家庭林场’,既可以植树造林,还能带着我们村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站在陈岔村的山上,白会俭说,目前,他承包的陈岔村2万余亩荒山已经逐渐成林,为全县植树造林增添了一抹绿色的同时,也为这里的群众拓宽了致富渠道。
“第一年栽种树苗时赶上了大旱,成活率不到20%,当时真是发愁啊!”白会俭回忆说。虽然刚开始就遭受挫折,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白会俭咬牙继续坚持种植树苗,“接下来的几年,树苗的成活率都不错。我前期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但和家里人算了笔账,我们种的山桃、山杏等经济林,将来可以获得一部分相当可观的利润。”
吴起县林业局总工程师齐应银告诉记者,“家庭林场”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建设资金由“家庭林场”自主承担,三年成林后政府通过买林的方式每亩补贴400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家庭林场”必须带动不少于50户贫困群众和低收入户,以通过签订林地林木流转合同和劳务用工合同的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像这样的‘家庭林场’在吴起共有5家,共造林10.3万亩。”齐应银说,“家庭林场”带动了400多户的贫困家庭参与劳务造林,平均每户年增收2000余元。
据了解,2015年以来,吴起县把培育和发展“家庭林场”作为民生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创新造林绿化模式,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子,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家庭林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带动贫困户和低收入户413户1000多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雪)5月26日,吴起县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开幕。县政协主席高凤舞代表常委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吴起县政协...
吴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