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和: 只为荒山变绿洲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退耕还林20年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赖雅芬
吴起县铁边城镇寨子湾村距县城80公里,要在山里不断转弯、爬坡才能到达。这里山大沟深,地处偏远,天干地薄,少雨干旱,树木稀少。
村民李树和2003年创办了吴起县第一家石油运输公司,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是当地人眼里的“油老板”。富起来之后,李树和一门心思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看着家乡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山,年过六旬的李树和不顾家人反对,2014年从村民手中流转2.5万亩“四荒地”、沟洼地成立了家庭林场,并与村民签订协议:12年内,林场的林木和效益归李树和所有;12年后,林场无偿归还村民。
刚开始种树时,村民们不相信树能种活,毕竟几十年了,坡上都是光秃秃的。大家认为李树和把钱“砸”到荒坡上,响都不会响。但李树和决定进行“属于他个人的一场实验”。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他专门修建了雨水蓄水池和地下灌溉设备。如今,李树和3年前栽下的桃树已经陆续挂果。“我把树苗照片发给北京的一位林业专家,他都不相信这样的土壤能种活树、能种大树。看来只要肯种善管,荒山也能变成绿洲。”李树和骄傲地说。
几年来,买树苗、平坡地、建设施、发劳务费,李树和已投入600余万元。他在林场种了长柄扁桃、山桃山杏、山地苹果等经济林,绿化荒山荒坡2万余亩。
作为吴起县第一个家庭林场,李树和在造林的同时,开展多种生产经营,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合伙合同的方式,保证了参与群众的收入。
寨子湾村村民李文科因妻子罹患肿瘤无法出门务工,加上家中200多亩山地也是广种薄收,光景过得很是惨淡。林场成立后,李文科忙季植树、闲季护林,一年能收入上万元。“等经济林长成了,我们一家也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文科对今后能拥有200多亩经济林,充满期待。
种树可以改变环境。这一点,在树和林场打工的铁边城镇庙梁子村村民宋佰华深有体会。“二十世纪90年代,我们这年降雨量不超过100毫米,今年都要突破400毫米了。”宋佰华乐呵呵地说。
初秋时节,站在李树和的家庭农场四下望去,满眼都是醉人的绿色。“作为吴起人,自己挣不挣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家乡的荒山变成绿洲,能让村子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63岁的李树和告诉记者,他还重修了自家窑洞,打算惠存安顿下来。树多了,环境好了,连鸟都飞回来了,李树和希望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人也能“归巢”。
新闻推荐
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吴起退耕还林变化?●南沟村旅游公司董事长闫志雄介绍南沟村退耕还林情况8月27日,来自人民日报社、新...
吴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吴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