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书记的致富经 记吴起县白豹镇王砭村第一书记刘琦

延安日报 2018-10-25 15:10 大字

?●刘琦正在地里查看庄稼长势

本报记者 乔建虎 通讯员 温巧莉

成熟稳重、平易近人,这是白豹镇王砭村第一书记刘琦给人的第一印象。2015年刘琦刚到王砭村时,他就暗下决心:“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他带着这样的决心,结合村情实际,真抓实干,帮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刘琦是吴起县教育局干部,2015年,刘琦来到白豹镇王砭村担任第一书记。王砭村共有406户1960人,其中贫困人口62户177人。

带领群众酿出“甜蜜事业”

为使所有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针对贫困户无劳动能力这一现状,刘琦和村“两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发展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中蜂养殖产业。

由于群众不懂技术,更担心会赔钱,所以不敢养殖中蜂,刘琦看出了群众的顾虑。为了让大家都愿意接受这一产业,刘琦自己买了两箱中蜂放在村部的墙外,带头养起蜜蜂来。每当有群众过来围观时,刘琦就主动给群众讲解养殖中蜂的技术及其所产生的效益。渐渐地,群众认识到养殖中蜂不但省工、风险小,而且还能赚钱,终于有人愿意养殖中蜂。

贫困户同创就是尝到中蜂养殖甜头的第一人。同创原有两箱中蜂,去年产了30多斤蜂蜜,出售了25斤,每斤60元,收入1500元,今年他是第一个提出要发展中蜂养殖的贫困户。在刘琦的帮助下,同创先购买了五箱中蜂,他准备在这一产业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同创得到蜂群后,如获至宝,每天悉心照料。“今年我家的5箱蜂产仔良好,采蜜正常,蜂群旺盛,槐花花期结束后,每箱产蜜20斤,市场价是每斤50元,今年这一项我家就增收5000多元。”同创高兴地说。

看到同创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其他村民也纷纷要求加入到这项“甜蜜事业”中来,目前王砭村共有45户中蜂养殖户,共245箱,每箱中峰能让群众增收800元,刘琦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蜜蜂”书记。

发展油用牡丹拓宽致富道路

在发展中蜂养殖取得实效后,刘琦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他觉得群众仅有一项富民产业是不够的,要想让群众实现整体稳定脱贫不返贫,必须要有更多的产业支撑。为此,刘琦与包扶单位、村“两委”班子先后赴山东、甘肃中川市和西峰区、志丹县等地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引进“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质优等特点。

目前王砭村共种植油用牡丹600余亩,其中贫困户种植85亩,长势良好。为保护农户的利益,王砭村与延安惠农合生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油用牡丹收购合同,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该公司按照10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合同初步签订期限为15年。“在刘书记的帮助下,我家种了8亩油用牡丹,再有两年就能结籽,按照每亩产量400斤算,能产3200斤,每斤10元就能卖32000元,我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贫困户白新军说。

刘琦还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据了解,目前王砭村建成标准化养牛场2座、半温棚养猪场1座,有38户肉驴养殖户,这些养殖业都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心帮扶换来群众满口称赞

刘真喜从小就智力残疾,父亲在多年前已经离世,母亲也失联十年了,今年已55岁的他一个人勉强生活着,是村里的“五保户”。刘琦了解情况后经常自掏腰包给刘真喜送米送面,有一次刘真喜的水泵不上水了,刘琦得知后当天就自己出资给刘真喜购买了新的水泵,解决了刘真喜的吃水难题。刘真喜住的房子是彩钢房,冬冷夏热,但他又无能力修建新房,刘琦就叫来工匠并当起了小工,一干就是好几天,不仅不要一分报酬还先垫付了修建房子的所有费用,并帮刘真喜修建了卫生厕所。

“小刘真是个好书记,自从他来到我们村,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真喜从小就是个可怜人,刘书记不仅给他买米送面,还帮忙修建了新房子。”刘真喜的亲戚刘国章说。

据了解,王砭村已新建房屋7户,完成危房改造20户,其中贫困户6户,贫困户移民搬迁13户。

“来到王砭村工作三年了,看着村子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改善,我感觉很快乐,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村民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吴起:“点线面”上门税务服务受欢迎

“您好,我们是咱县税务局的工作人员,请问咱们在税务方面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吗?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吴起县...

吴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