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身子办实事 带领群众拔穷根 吴起县白豹镇李桥村驻村扶贫干部张兆平帮扶小记
张兆平(右)与村民王殿武共话产业
通讯员 樊涛 本报记者 刘小艳
2017年9月1日,张兆平被延安市委统战部选派进驻吴起县白豹镇李桥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从市机关奔赴偏远贫困村庄,张兆平迅速转变角色,踏实勤勉工作,立足村情,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村村民向贫困宣战,带领李桥村村民稳扎稳打拔穷根。
汇集民智齐发力脱贫攻坚有方向
李桥村位于白豹镇的中部,距离镇政府驻地10公里,属于川道山地结合村,总土地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00亩。辖14个村民小组347户14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74人。该村产业发展主要以山地苹果、地膜玉米、小杂粮种植及养殖业为主。
刚到村上时,为了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张兆平坚持吃住在村上,并且主动放弃节假日双休日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到所有贫困户家中挨户走访,了解困难,掌握实情。他深入老党员、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子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为后续开展工作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同时,张兆平充分认识到党建引领发展的重要性。针对本村党员年龄老化、思想保守、流动性大、带头能力弱等实际情况,以思想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让每一个党员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积极配合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让群众生活得有盼头、有希望、有主心骨。
补足短板强基础,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李桥村属于川道山地结合村,各村民小组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是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短板。
在了解到李桥组便民桥由于弯急桥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村民出行极为不便;仁渠子组由于没有配套水利设施导致山上300亩果园无法浇水灌溉的情况后,张兆平先后多次向市委统战部汇报情况,争取资金19万元对便民桥进行维修加宽,彻底解决困扰老百姓多年的出行安全问题;争取37万元的帮扶资金,为仁渠子组山地苹果园新打机井一口,解决了300亩果园的浇灌问题,坚定了村上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
村卫生室不达标,老百姓看病不方便,张兆平积极与镇党委、镇政府和县级卫生部门对接,协调资金15万元,为村民维修了三室分离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为老百姓看病提供了便利条件,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进一步减少了他们医疗费用的支出。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子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张兆平计划今年为村上修建高标准文化广场一处,配套建设高标准文化活动室2间,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兴产业,提振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张兆平的帮扶下,我家养了23头牛,栽植10亩多果园。”贫困户张月宝说道。
“贫困户有短期产业,能脱贫但不能致富,必须建立长期产业,才能拔掉穷根。”张兆平结合村情、民情、户情,研究制定长短结合的脱贫总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形成村级有特色、户户有项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张兆平通过上门走访、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鼓励依靠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截至目前,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李桥村共计发展8户养殖户、2300亩果园。村里29户贫困户都有了自己的产业。
贫困户王建军说:“我家一次栽植了55亩果园,预计2019年就能挂果,到时候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奔小康哩!”
今年,张兆平结合“三变”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在白豹镇党委、镇政府的牵头支持和村“两委”的全力配合下,争取项目资金,用活扶贫互助资金,建设起了200头标准肉驴养殖基地,吸纳村民和贫困户加入,以村民集中养殖、年底分红的形式,让产业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全面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肉驴养殖场正在建设当中,预计7月份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徐志全)5月18日至21日,延安市第十七届“长征杯”门球健身大会在吴起县举行。这是吴起县继2014年“吴起杯”陕...
吴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