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起扶贫故事 把包扶村当故乡用真情扶贫

西北信息报 2017-12-19 10:18 大字

“要让群众全部摘掉穷帽子,我才离开包扶村。”吴起县周湾镇王树湾村刘海龙誓言。

一个接近90后的小伙子,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扎根农村,从村官到村党支部副书记,用5年的时间向群众证明,农村不脱贫绝不离开农村的决心。

在过去,王树湾村主导产业以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民思想传统、耕作方式落后,没有规模化现代农业,致使农民收入低,生活相对贫困。

面对现状,刘海龙同村两委会多次商榷决定利用王树湾村广阔涧地的优势资源、国家农业产业补贴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以油桃及时令蔬菜为主的棚栽业。为了使大棚顺利建成,他连续半年蹲守在建设点上,协调处理矛盾纠纷,解决困难问题,督促工程进度,几年来王树湾共新建大棚103座。另外,他积极深入村组解决矛盾纠纷,完成了东湾组、马湾组2个组600余亩的土地整理项目,目前全部土地已承包到户。

2015年,由于蔬菜价格低迷致使村民发展大棚果蔬的信心受到影响,很多大棚闲置。为确保棚栽户的收入不减,他多次进村入户宣讲,鼓励群众继续发展大棚产业。为了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刘海龙主动承包大棚10座,开展新品种实验,为棚栽户增收寻找新的出路;他先后试验栽植了“火龙果”、“无花果”、“桑果”、“离核油桃”、“毛桃”等10个新品种,部分品种目前已被推广,收益良好。但刘海龙不忘带领农民致富的初心,公开承诺:“等这些大棚水果种植试验成功,有了效益,就把大棚归还村民,让村民脱贫致富”。

2017年,刘海龙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一村一品”,利用涧地良好的地理优势,发展葵花种植。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他与本村支书、主任去内蒙古五原县考察葵花种植情况,并对新品种的生长周期、环境、耕作方式以及销售做了详细了解。考察之后,他回村积极宣传并开始落实种植面积。许多群众不愿意接受种植地膜葵花,感觉这是浪费,白投资,没有保障。面对群众的质疑,他多次与镇政府沟通,通过多方协调,最终与三瑞农科签订了订单收购合同。为了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他承包了2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地膜葵花。在落实葵花种植的1个多月里,他每天同群众泡在田间地头里,帮助群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宣传收购合同,并对新品种相关种植技术做详细说明。闲余时间,他积极协调耕作机械,监督种植效果,确保种植质量和进度,在他的带领下,王树湾村1500余亩葵花获得了丰收,群众的亩产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刘海龙在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发展产业的同时,不忘村里弱势群体。他每到村上都要到各个***巩固提高户的家中去转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脱贫致富。为村里李尚贵申请了低保,并雇佣李尚贵在他所承包的大棚里打临工,当日结算费用,以解决李尚贵的生活所需。巩固户刘玉芬家中有三个求学的孩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他的帮助下,刘玉芬养了几十只羊,并得到了环卫工的工作。“有困难,找刘海龙”是村里贫困户的心声。

作为村里扶贫四支队伍里的骨干,刘海龙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有着自己的想法。针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方式单一。刘海龙积极争取项目,筹备建立周湾镇首家电商平台,谋划着培育特色产品品牌,通过网络营销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享受来自农村的天然产品,让农户和贫困户的经济收益得到稳步提升。

新闻推荐

民营企业家助力吴起脱贫攻坚

民营企业家为贫困户送猪仔“乡亲们排好队,每户两头猪仔,领完猪崽后再领取猪饲料。希望你们按照我们公司的标准去养殖猪崽,这样能节省费用,加快生猪出栏的速度。”吴起县太宝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

吴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吴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