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身换血5次 创造生命奇迹 ——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病危孕纪实

延安日报 2017-12-12 17:07 大字

●医务人员悉心替张女士检查

通讯员 王芸 本报记者 王锋

33岁的吴起县籍孕妇张女士子宫破裂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张女士被送往市人民医院抢救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在20多天里,她体内先后输入了2.03万毫升血液,相当于全身血液更换5次,创下了医院有史以来单个病人最大用血量。经过医务人员急救,最终张女士脱离生命危险,并于近日康复出院。

惊险!孕妇半夜腹痛致休克

时间回到11月3日。

当晚11点多,家住南二十里铺的张女士在家突发腹痛。此时她已妊娠6月有余,当晚家中只有她的弟弟陪伴。坚持到后半夜,张女士的腹痛越发严重,直到在家晕倒才被送到市人民医院就医。

急诊检查发现,张女士腹腔大量积液、中期妊娠、胎死宫内,心率、血压异常,入院不久便休克。

时间就是生命。由于患者情况危急,医院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送往手术室。在患者腹腔积液不明的情况下,医院同时通知相关科室专家紧急赶往手术室进行会诊。

紧急!三路通道输血

“病人出血情况太猛,我们3路通道同时输血都很难维持她的血压。”回忆起当时的抢救情景时,该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王燕仍然心有余悸。

当晚,张女士被送到手术室后,普外科专家李琦首先急诊剖腹探查,发现宫角妊娠破裂出血。随后,妇产科专家张福梅争分夺秒实施急诊剖宫产术、死胎取出术和子宫破裂修补术。

由于出血量较大,手术中,麻醉科医生为患者药物维持血压的同时,在其颈部、双手静脉同时开通了三路通道输血。尽管如此,患者的血压仍然异常。在危急的情况下,王燕用注射器一管一管地给患者手动推血,以提高输血的速度。“这是与死神争夺时间,最终保证了患者的术中安全。”王燕说。

首次手术后,张女士依然没有脱离险境,她出现了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大量渗液,生命垂危。妇产科一病区主任李春芳再次为她实施了子宫次全切手术。

“宫角妊娠破裂是一种较少见的妇科急症。由于宫角部是子宫血管与卵巢动静脉及输卵管血管吻合处,血供十分丰富,同时血源丰富的胎盘又附着在此,一旦破裂,出血是非常快速、非常凶险的。”李春芳说,“破裂一般在妊娠8到12周,这个病人极为罕见的在妊娠6个多月就破裂,同时还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更增添了疾病的凶险程度,可以说抢救难度非常之大。”

急救!20多个日夜全力救治

“当时医生跟我们谈了好几次话,都以为她这次可能不行了。没想到,最后她还是挺过来了。”回忆起救治过程,张女士的家人都觉得既庆幸又后怕。

“这个病人凝血功能比较差,第一次术后就出现了重度DIC,最严重的时候胃管、切口乃至身体上输液的针孔都在渗血。”重症医学科主任魏亚强介绍说,DIC是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容易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同时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急重型DIC致死率高达80%。

为了全力抢救患者,魏亚强和其他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在20多个日日夜夜全身心投入,术前术后24小时全程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脱险!医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一般来讲,一个成年人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大约4000至5000毫升。”输血科主任祁红英向记者介绍,“这次抢救共为病人输入70个单位血小板、8300毫升血浆、60个单位红细胞和89个单位冷沉淀,合计输血量达两万多毫升,相当于全身换了5次的血。”

由于用血量大,市中心血站库存又紧张,抢救期间,该院先后10余次到血站取血。同时,积极动员患者家属捐献血小板,从而及时保证了患者的用血需求。

据了解,此次抢救该患者过程中,医院启动了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共进行了3次全院病例大讨论,先后有10个科室的18名骨干医务人员参与抢救。“缺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医院科学、规范的多学科协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效率和质量,在这场生命争夺赛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市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武治东说。

“感谢医生对我的抢救。这次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历经了生死考验的张女士说。

新闻推荐

传播圣地慈善声音讲好延安慈善故事 市慈善协会再获全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本报讯(记者董新银王黎)10月13日,记者获悉,市慈善协会荣获全省慈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会上受到表彰。今年以来,延安市以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大行动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全心传播好延安慈...

吴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