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求索中发展的吴起县第二中学

西北信息报 2017-12-01 09:44 大字

吴起县第二中学位于吴起县城东郊的白沟洼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解决初中生源高峰和满足县城所在地吴起镇的学生就读而在原吴起石油长庆局工程团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一九八六年秋季开始招生,时至今日,是一所具有三十年发展经历的初级中学。

建校伊始,学校三个年级共设六个教学班,368名学生,16名专任教师和9名职员。3万平方米的占地,110孔(间)窑洞和房舍,205块床板,368套课桌凳,十几套办公桌椅及部分生活、教学之急需物品,就是这所学校的所有家当。正是在这片荒芜之地,首任校长雷忠义带领师生一边教学,一边劳动,平整校园和操场,创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场所。那时候,学校既没有远景规划,也没有成文的规章和制度,校长的指令就是学校管理的全部,就这样在吴起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凭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开启二中的办学之旅,为二中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人文基础。

从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六年这十年,二中先后经历了三任校长:雷忠义校长、蔺丕举校长和胡宗凡校长。一九九六年,建校十周年之际,原二中副校长许秉峰接替胡校长成为二中第四任校长,也就是现任校长。许校长是建校之初进校的第一批老师,亲身体验了二中三任校长不同的管理风格,目睹了二中十年的历史变迁,时至今日,也主导了二中近二十年的探索、改革历程。他理解和懂得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熟悉前任每一位校长管理的风格和优点,亲历了二中十年的发展和变化,他是看着二中成长并且伴着二中发展而成熟起来的校长。

角色的变化决定了他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变化,从此,他由以前当副校长时分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转变为对整个二中的规划和经营工作。“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接任校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紧接着就投身于学校管理的探索和改革中,大胆尝试校内结构工资制(现在称为“绩效工资制”)改革。尊重教师劳动,实行量化管理,遵循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来,延安市教育局曾召开专门会议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二中的经验和做法,开始了延安市的教育“四制”改革。也就是从那时起,二中走上了一条漫漫求索之路,尝试、探索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

在这条求索路上二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质量立校

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多年来,二中坚持先抓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学习的原则,不断的探索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了今天的德育教育“五字”(小、近、实、序、趣)方针和班级管理“十个一”(每天“五个一”:组织一次晨练、登记一次考勤、做好一次总结、记写一条格言、写好一篇日记;每周“五个一”:进行一次专项整治、召开一次班级例会、抄办一份《德育报》、组织一次安全排查、进行一次仪表检查)内容。在教学方面,二中坚信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从二中走出的学生不管是就业还是继续就读,只要他们有健全的体魄,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业绩或成绩,得到家长、社会和高一级学校的认可,那就是我们的成功。今日被社会广泛传颂的不只是二中中考成绩在全市107所学校中名列第四名,其实还有二中学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这就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二十年此起彼伏的教育变革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抓教学质量这一学校最中心的工作。

在这条求索路上二中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环境育人

学校是事业单位,其实也就是服务单位,为社会和高校输送人才。学校领导应该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服务,教师应该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服务,努力营造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环境熏陶,服务教师工作,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发展。二中今天的成功,源于二中内心深厚的服务意识和理念,首先表现为教育教学硬件环境的改善上,从教师办公室、学生公寓、餐厅,到教室、各部室及教职工活动室等硬件设备,二十年来多次更新,努力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其次表现为领导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情怀上,领导的管理理念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尊重教师,服务教师;教师将这一理念又运用在学生身上,教学中心里装着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异步提升,做到为每个学生服务。如果你身入二中学校,感受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和睦、自然、融洽的相处关系就能证明这一点。

在这条求索路上二中始终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利益分配,永远是改革绕不开的、最核心的内容,二中在推行以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四制”改革中,边实践,边探索,不断的完善分配制度。二十年来,根据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学校管理和分配制度的总纲领《推行“四制”改革实施办法》及其子办法先后六易其稿。但在整个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对学校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数量化考核,坚持有付出才有回报,多劳多得的原则;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优质优酬的原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三倾斜”(向教育教学第一线倾斜,向教育教学绩效突出者倾斜,向重点学科倾斜)“四分开”(上岗与下岗分开,一线与二线分开,基础工资与奖励工资分开,职称与实际工作岗位分开)。这样,学校教职工因工作岗位的不同和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绩效工资的多少。尽管这种分配制度触及了一部分清闲岗位和工作质量不高的教职工的利益,他们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情绪;但却激励了大部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工作,是科学合理的,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改革举措。

在这条求索路上二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最新的理念是返璞归真,最好的方法是脚踏实地”这是二中三十年来一贯奉行的办学理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正是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二中探索改革之路自然而真实,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二十年来,县内的教育重心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从抓“双常规”入手开始学校管理整顿,历经教育“四制”改革(特别是教师聘任中的末位淘汰)、“两基”达标及巩固提高验收、“双高双普”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省级教育强县”验收,到开展高效课堂改革等教育教学活动,二中从不跟风、不盲从,总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措施。既遵守政策、制度,坚持原则;又尊重民情民意,脚踏实地,灵活对待。把这种关系处理好,不仅需要胆识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艺术。回顾二中二十年来的社会口碑和办学效果,都证明了二中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文化内涵。

在这条求索路上二中始终坚持思想引领人本治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观念,也就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二中建校三十年来,传承了首任校长奠基的人文情怀,发展了继任校长的管理精髓,形成了今天超越制度管理的人本治校管理思路。

学校是培养人、服务人、管理人的场所,人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所以学校管理是很复杂的工作。多年来,二中把培养和提高人的素养当做中心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关爱学生,善待学生。从教室的安排、宿舍的配置、到课桌椅及餐桌的订购、运动器械的安装,无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以学生的满意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创设一流育人环境。本学期刚刚投入使用的新综合楼,内部设施配备为全县一流。专门设立的两个教职工健身房,室内宽敞明亮,设备先进齐全,既丰富了教职工的课余生活,也满足了教职工的精神生活要求,受到广大教职工的高度好评。新开放的师生阅览室,窗明几净,环境优雅,成了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之余的精神沃土。本学年度新修订的系列实施办法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反复讨论,最后定稿执行。学校遵循从教职工中来,到教职工中去的思路修订完善量化考核实施办法,使其最大限度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中的发展,历经了经验管理、制度约束、评价单一和规模扩张阶段,现在正在追求实践创新、人本管理、多元评价和内涵发展的新时期,需要管理者和所有二中人更新观念、潜心学习,爱岗敬业,视校如家,许秉峰校长和他的团队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许校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年来,坚持身先士卒,默默劳作,大胆创新,无怨无悔。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包括寒暑假在内,只要没有公差,他都坚守在学校,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似乎他的魂魄在学校,一刻也离不开。做到这点,一届两届或三年五载不算难,但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实在是不容易的,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因为他爱二中,更爱教育,在他看来,教育不只是职业,需要敬重;也是事业,需要奉献;还是科学,需要求真;更是艺术,需要创新。

二中三十年的发展证明,校长的思想和视野,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的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办学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前列,学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示范初级中学”以及“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科普大篷车”下乡赶集了

本报讯(通讯员康彦创齐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科技助力***工程”,连日来,由吴起县政协组织、县科协积极参与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吴起县中小学校、镇村集市“热闹...

吴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