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跑运输的父亲

延安日报 2017-09-30 15:04 大字

我的父亲叫齐国民,家住吴起县庙沟乡楼房掌村,生于1927年大革命时期。儿时世事无常,兵荒马乱,少年家境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加之祖母去世早,祖父不太理家务业,作为老大的父亲从小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养家糊口,拉扯弟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生活所迫,父亲七岁时就背井离乡,给人家拦牛放羊、拉长工打短工地挣钱了。父亲是一个有恒心的人,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过上有尊严的日子。打工挣的钱,除了贴补家用外,他舍不得花一分。靠着一点点的节约,他手头竟然稍有积蓄。直到有一天,他买回来一头毛驴,从此向东家拱手告别,开始自谋生路,成为了脚户的一员。

当时,脚户们做得最多的就是贩盐。从定边县把食盐装上,驴驮人背地运到合水、庆阳、西峰一带贩卖,这走一趟就得七、八天。夏日或骄阳当头,或暴雨倾盆;冬天或飞雪漫天,或寒风刺骨,从不间断。白天赶路,晚上舍不得花钱住店,经常露宿野外,渴了喝凉水,饿了吃干粮,其中辛劳一言难尽。寒来暑往,几年下来,勤劳的父亲从一头毛驴吆喝成三头毛驴,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父亲成了家,并先后为三个弟弟也都成了家。

五十年代初,正是农村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进入农业合作化时期,庙沟乡成立了合作供销社,由于父亲擅长搞运输,就选定他为庙沟供销社运货。开始父亲赶一帮毛驴驮运物资商品,后来换成骡子驮运。进入人民公社化,高脚运输逐渐被淘汰,改为牲畜拉架子车运输。随着二道川公路开通,机械运输省时又省力,生产队购买了拖拉机,开始用机械运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商品经济迅速兴起,激发了个体经济发展,原有的供销合作经营体制土崩瓦解,父亲的运输事业也随之结束,居家务农。

父亲为庙沟供销社运货长达30多年。30多年来,父亲把运输事业当作第一要务,从不懈怠,一丝不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父亲为人正直,公私分明,品行端正,由于和上下供销、百货系统人员打交道时间长,相互都十分了解,他们对父亲的人品非常放心,所以庙沟供销社经常不派采购人员进货,全部由父亲代替。到吴起县城百货公司、县供销联社进货时,仓库保管员干脆把钥匙交给父亲,让他自己到库房去提货。父亲从来没有辜负过这种信任,他对声誉看的极重,多年后他常对我们说:“人活脸,树活皮,咱们虽然是农村人,但是绝对不能做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事情让人瞧不起!”

三十多年的坚守,三十多年的执着。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以他为首的一帮人的无私奉献,忘我奋斗,生产队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社员收入年年增加。一个劳动日达到八、九角钱,在当年绝对是分红高的队。一些大家庭由于劳力多,工分多,一年下来能分得八、九百元现金,在那个年代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一年可以娶回一个新媳妇。在当时村里曾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楼房掌队上吃粮靠队长史登云,花钱靠运输队长齐国民”。楼房掌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裕队,父亲也得到各方面的表扬,被公社、县上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先进个人,家里的光景也是蒸蒸日上。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75年左右,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全国出现反对“自由化”、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父亲不幸受到牵连。在一次县党校干部培训会上,党校校长作报告,点名批评父亲是“暴发户”、资本主义尾巴。父亲听到后,思想负担很重,精神压力很大。他托人写信告诉了我情况。我当时在陕师大上学,我给父亲回信做思想工作,要他正确对待,顶住压力,相信党和国家会调整政策,相信自己勤劳致富没有错。后来邓小平出来工作,很快扭转了这种不正常的局面。

父亲心地善良,宽以待人,多年来搞运输,二道川里大人小孩,特别是在县城上学的学生,几乎都认识他。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农村物资匮乏,乡亲们很少去县城,便经常让他捎的买这买那,同时给许多在县城上学的孩子们捎干粮。对于乡亲们要求,他从不嫌麻烦,有求必应,而且从来没有失信过,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赢得了整条川乡亲们的好评。

父亲幼年贫寒,经历着各种苦难,知道一粥一饭、一分一厘来之不易。为集体搞运输,生产队每天给他补助五角钱,他从来不舍得花,一年四季拿着炒面口袋充饥,没去过一次饭馆,把节俭下来的钱供我和弟弟妹妹上学。父亲虽然没读过书,但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从小教育我们好好学习,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不让我们放弃学业。我和弟弟最终走入公门,成为国家干部,人生的命运由此改变,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当年的坚持。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那种正直善良的人格、诚实守信的品行、坚忍不拔的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子女,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父亲晚年,积劳成疾,重病缠身,先后动过两次大手术,严重摧残了他本就不健康的羸弱身躯。在他最后弥留之际,我却突发心脏病住院治疗,没有能再见上他老人家最后一面,使我终生抱憾。(齐进乐)

新闻推荐

倾听产业发展情况 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

?税务干部在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近日,吴起县地税局扶贫干部深入包扶村吴起镇陈砭村察看扶贫产业、完善脱贫档案。扶贫干部走进贫困户家中,深入了解他们近期的生活情况、家畜和蜜蜂养殖情况,再到田间...

吴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吴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