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喉癌患者奏响生命的乐章 ——延安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6例喉癌患者

延安日报 2017-07-20 12:45 大字

●患者赠送的锦旗

本报讯 (通讯员 高小娥 记者 王锋)咽喉在人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呼吸的重要通道,还是控制人“声音”的要塞,面对喉癌的致命打击,在不到2厘米的气管内,选择保喉还是保命?

2月至7月,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救治6例喉癌患者,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

声嘶十二年全切喉后重获新生

不久前,67岁的朱先生在市人民医院做了喉癌手术,术后一直不能说话,一旁的老伴急得直掉眼泪,朱先生的情绪看起来也不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护人员得知后,通过画图释病,与患者及家属谈心,慢慢让他们从悲观中走了出来。出院时,朱先生和老伴特地给这个“暖心科室”送上一面锦旗,不能说话的朱先生竖起大拇指为医护人员点赞。

“喉癌让人痛苦的是可能会切除全喉,切除后,患者就没法开口说话了。每次做喉癌手术,告诉患者保喉还是保命这个选择后,患者都要沉默一两天,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能下定决心。尤其在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家属对病人的安抚作用非常关键,我们给每个病人准备一个写字板,让他们通过手写进行交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慢慢习惯了不能说话的现状,重拾生活的信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拓明祥主任说。

朱先生是吴起县一名普通的农民,声音嘶哑已有整整12年。最近一年,咽喉不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近日,出现呼吸困难、气短、咳血等症状,到吴起县人民医院诊断后,随后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

患者刚到医院的时候,已属四度呼吸困难,嘴唇苍白,意识淡漠,处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的状态,情况非常危急。入科后,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一边告诉病人办理住院手续,一边进行术前谈话,同时做好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工作,所有流程同步进行。经过5分钟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治疗还在继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拓明祥、李莉、冯蓉等会诊后,根据病人情况,在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在全麻下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喉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

早发现早治疗喉癌患者重获新“声”

与朱先生相比,来自子长县68岁的的闫先生则要幸运得多。

闫先生3个月前出现咽部异物感伴疼痛,咳嗽咳痰,一个月前出现声音嘶哑,疼痛感也明显加重。5月8日,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以“喉部新生物”将闫先生收住入院。5月18日,主刀医生拓明祥带领田青、乔治强、王东、石昊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在全麻下为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水平半喉切除术、左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

刚做完手术,由于气管被切开,闫先生一个音也发不出来:“那时候我很绝望,觉得自己废了。”然而,两周后,当闫先生的主治医生乔治强告诉他,你可以再说话时,闫先生暗淡的眼神里瞬间明亮起来。为了能再次发出一个音节,闫先生经过艰辛的练习,终于能重新说话。但每次吃饭时,都咳嗽得很厉害,医护人员详细地教给闫先生一些训练及吃饭方法,并耐心地向他解释。

住院59天后,闫先生顺利出院。不仅能正常吃饭,还可以顺利说话。他颤抖地握着医生的双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除了以上两例喉癌患者,其余四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也在60岁以上,且均有40年烟龄,其中一位患者甚至一天要抽掉两包烟。六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一个月,治疗周期较长,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守住咽喉要塞,联通生命通道。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体职工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全力为老百姓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新闻推荐

“非典时期,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杜亚梅 43岁 党龄14年

6月20日,在吴起县医院门诊大楼,门诊部主任杜亚梅一副深红色框架眼镜下的目光柔和,头发自然扎起,白大褂下一件墨绿色套头T恤衫,一条蓝色牛仔裤洗得发白,人到中年的她,身上透着一股年轻的朝气和活力。“你...

吴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