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延安发展建言献策 为人民群众代言发声

延安日报 2022-03-28 10:32 大字

?党琪?政协委员

?高志峰?政协委员

?郝唯言?政协委员

?康全鑫?政协委员

?刘小宁?政协委员

?高燕?政协委员

?张玉龙?政协委员

?靳航?政协委员

?张磊磊?政协委员

?张雪梅?政协委员

为非遗插上新媒体翅膀 记者叶四青

“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延安更加美好。”市政协委员党琪对履职尽责作贡献豪情满满。

党琪在对全市非遗项目的搜集、整理中发现,大量非遗资源和人物还需得到有效宣传和传播。她认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借助新媒体,让非遗的名头更响,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需要非遗保护和开发者作出更大努力。

党琪表示,要利用新媒体传播非遗文化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新媒体在非遗文化方面的宣传、保护和引领作用。运用媒体力量帮助非遗传承人创建非遗文化相关产业,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并激励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非遗保护和宣传推广中,为积极建设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注入新活力,更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市场监管,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记者 郑鹏

“市疾控部门2018年、2019年、2020年监测,延安市宝塔、吴起、志丹等县区居民户碘盐‘三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未达到省卫生健康部门规定,延安市碘缺乏病防治面临逆转的严峻形势。”市政协委员、工信局行业管理科高志峰说,要切实改进提升农村人口碘盐配给政策,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高志峰介绍“,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全面推行了碘盐配售配给制,居民碘盐“三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全面放开了食盐价格和食盐批发区域限制,不同标准、不适合延安市碘含量标准的食盐进入,对延安碘盐“三率”造成较大影响。有些县区居民户碘盐“三率”降至接近国家90%的警戒线。

高志峰建议,要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不适合延安市居民用碘标准的碘盐要严禁进入,同时要推行符合实际的碘盐供给制度,确保延安市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群众吃得上符合陕西省含碘量标准的碘盐,改善群众碘营养水平,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全面普及食用合格碘盐,确保盐改后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进一步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让延安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记者 叶四青

“去年年底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危难时刻显担当,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延安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市政协委员郝唯言说。作为一名医卫系统的工作人员,郝唯言研究当前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总体数量不足、防护担子重、任务紧、压力大等情况深有感触。

她说:“希望对卫健系统医疗服务行业给予更多资金、人才建设、设备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健康延安建设,推动医卫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的医疗期待,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郝唯言是一名新委员,但履职尽责干劲足,根据群众所盼所想,她想在医疗和妇女工作方面多建言献策。

郝唯言表示,希望多为医卫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更多先进医疗设备,助力延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战双赢”。同时,让更多高水平的医疗人才融入健康延安建设进程,让延安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着力打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 记者 王静

如何更好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市政协委员康全鑫认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事关延安发展大局,必须创新思维、凝聚共识,通过着力打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康全鑫认为,民营经济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他建议,要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动涉企审批服务“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等举措,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持续做优营商环境。同时,不断强化涉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繁荣”的理念,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让企业家做事更顺心。要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和协会商会等单位和团体在企业与政府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民营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搭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优化营商环境,众志成城促进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记者 崔东

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推动延安新区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加快产业植入和人口导入,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市政协委员刘小宁认为,延安新区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建设发展,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健全完善,城市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常住人口不断导入,一座宜居新城正展现在全市人民眼前。

刘小宁建议,站在新时代视角再探延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需建立城市维护建设专项基金,保障市政服务设施正常运行,切实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提升健康、优美、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需建立基层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建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统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城市通信网和城市物联网两套城市神经系统,打造独具延安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让全民普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全面助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

为中医药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记者 方大燕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市政协委员、延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高燕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延安市中医药治疗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落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医药服务价格不完善。

高燕认为,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迅速,一些中医特色疗法在民间挖掘应用,因其疗效好,很快进入医疗机构,但因技术没有相应的收费代码,更没有纳入医保,所以限制了中医技术的临床应用,从而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

高燕建议,要加快审核新增中医医疗项目,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提高中医诊疗住院报销比例,鼓励群众选择中医药服务;将中医药服务纳入门诊(含门诊慢病)统筹报销,并在医保报销方面,不对中医药服务做特别限制;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挖掘传统糕点文化,传承千年美食技艺 记者 谷嫦瑜

“陕北糕点美食传承千年,无论食材还是制作技艺都极具特色,非常值得推广。”延安东太御龙食品公司负责人张玉龙是此次新当选的市政协委员,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一员,他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疫情之下实体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找寻发展思路。

“如何让陕北的好产品走出去,是我们近些年一直努力的方向。”张玉龙说,他们公司的产品一直受到延安群众的喜爱。但是,如何能让产品走出延安,卖向全国,他们做了很多尝试。一方面,在保证食品口感风味的基础上,他们加大研发力量,不添加防腐剂,通过保鲜包装,让糕点能保质3个月。另一方面,他们为糕点赋予更多文化属性。

张玉龙表示,陕北糕点制作技艺有千年的历史,现在能用传统技艺制作这类糕点的手艺人越来越少,我们既要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来,又要将更多属于延安的文化元素添加进来。因此,他们在研发产品时,有意将这些食材融入其中,希望借助延安这个金字招牌,让产品走得更远,为延安的经济作出更多贡献。

持续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果 记者 崔东

2021年,延安获批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信用”成为延安市又一张新名片。

如何持续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果,让“信用延安”的品牌更加靓丽,市政协委员靳航建议,结合《延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要设立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专项资金,围绕社会治理信用化、企业审管联动信用化、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化、政府资源配置信用化等,打造更多的“信易+”应用场景,为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做好基础保障。机关部门要在全市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领域,充分发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运用信用评价报告等信用服务产品作为投标人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各县区参考学习,积极参与“陕西省信用示范县区”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果。

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 孙艳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企业帮扶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于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部分企业更是无法承受市场环境巨变而直接倒闭。市政协委员张磊磊建议,加快增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韧性,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磊磊表示,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就业、促稳定的生力军。目前,国内疫情时有出现,中小微企业还将长期面临疫情影响,唯有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才有足够底气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风险。因此,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开创金融救助新路径;拓展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提高优惠政策落地效率;规范担保市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增加政府纾困基金的杠杆效应;提升发展韧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构建校地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模式 记者 方大燕

“做大做强产业链对延安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要依靠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强大的服务载体和有利的政策支持。”市政协委员张雪梅说,延安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博士人数增长至360余名,来自海内外一流高校的优秀人才加入,极大提升了延安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已建成省部级研究平台10余个,在能源化工、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中共党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张雪梅建议,要围绕延安目前的产业链,打造红色文化、高端智库、能源化工、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特色鲜明、服务转化能力突出的创新团队,采用政府盯高校、高校盯团队、团队盯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依托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建设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市场运营四大功能平台,走出校地共建融合发展新路子。

新闻推荐

300余名委员完成报到 延安“两会时间”开启

●政协委员报到本报讯(记者叶四青方大燕)怀揣民意赴盛会,肩负使命谋发展。3月25日上午,参加政协延安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