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衣 心有锦缎 记延大附院核酸采样队队员、骨科主任 刘志斌
记者 郑鹏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志斌圆满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他一天也没有休息,就直接进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现在,每天上下班途中,看着交通恢复了、商场营业了,夜市有了烟火气,延安又“活”起来了,他觉得那十来天的“逆行”非常值得。
“我是主任,更应该上一线”
2021年12月16日,经专家组诊断,延安市民张某某核酸复核结果确定为阳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随后的日子里,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上升。
专家介绍,延安市本轮出现的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德尔塔”变种病毒,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只有通过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才可以迅速发现潜在病例,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54岁的刘志斌不避风险、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向医院报名请求参加核检队伍。
“你怎么能去一线?骨科下边还有4个病区,几十个医生护士,还有不少病人,一大摊子的事。”
“我是主任,更应该上一线,我有责任、有义务给年轻的同事们做个榜样、带个好头。”刘志斌说。
1月2日晚11时,刘志斌接到了集中核酸采样的任务。采样期间,他们将接受集中管理,不能回家。
出发前,妻子默默地为刘志斌准备换洗的衣物。在西安上研究生的孩子在视频中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拿着简单的行李出门时,他和妻子没怎么交谈,但他从妻子的眼神中看出了对他平安归来的期盼。
1月3日凌晨1时,刘志斌和同事们一起登上了赶赴集结点的汽车,上车那一刻,刘志斌和同事们一起高呼“延安加油”。这加油声铮铮有力,这加油声是白衣战士间最直白的鼓励,这加油声也喊出了白衣战士们的使命和责任。
“我是老同志,采样由我来”
刘志斌和同事们被分配到了桥沟镇进行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宝塔区的8个中风险地区基本都在他们的责任区内,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时间紧,任务重。刘志斌和同事们学习了个人防护要求、工作准则和流程,采集咽拭子的操作动作后极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我是老同志,采样由我来,你就负责群众的扫码登记吧。”刚刚分好组,刘志斌就给同组的郭晶分配了任务。
“核酸采样有可能直接面对阳性患者,风险较大,刘主任把风险留给了自己。在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叮嘱我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他不仅在工作中对我严格要求,在生活中更像哥哥一样照顾着我们。”
每做完一例核酸采集,就要对手部进行消毒,冰冷的消毒液透过橡胶手套能冷到骨头里。防护服一穿上就要工作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而且防护服还不透气,身上基本没有干过。冰冷彻骨的手和汗津津的身体给人带来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很是辛苦。
刘志斌经常为队员们加油鼓劲,专业上,他给对队员提出中肯的建议,正确引导同事们按时完成采样任务;生活上,他时常给组员们照顾,让他们在紧张的采样工作外能有充足的休息。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刘志斌和广大医护人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用必胜的信念奋战在一线,为全市人民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采样做到位,筛查才有效”
刘志斌采样时,都要求群众张大了嘴巴,然后他认真地采。“采样作到位,筛查才有效。本次新冠疫情采样当中,外地甚至有病例在11次核酸采样才测出阳性。有证据表明,这和采样部位、采样量、人员操作等等都有关,只有让被采样者张大嘴巴,看清楚咽部,规范操作才能为筛查把好第一道关。”刘志斌在采样工作中经常这样告诫同组的工作人员。
“只有反复涂抹,刮出足够的、包裹着病毒的上皮细胞才有效。对标本采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采样,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
“在这次集中核酸采样过程中,我和刘志斌主任就在一个组,每次都是我在扫码登记,他在完成采样这项任务。需要做核酸采样的人来自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还有‘不太听话的小朋友’。不管遇到谁,他总是耐心的、认真的、不怕费时、费力,规范的完成每一项操作。其实,我知道我们主任会这么做的,因为他平时就是这么工作的,无论是查房、写病历、检查病人、做手术等都是这么认真,几十年如一日,在医院,在延安、陕北的医疗圈里大家都知道。”谈起刘志斌在核酸采样中的认真,郭晶充满了敬佩。
“我们是医务人员,在这次抗疫战斗中,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刘志斌淡淡地说,“大寒已过,冬已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郝笑娜)在新春来临之际,特殊儿童和贫困家庭们如何过年?1月22日,延安市博爱医院领导们带着大米、苹果、方面便、...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