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延安镇敬德村通过发展产业转型,打造产业兴旺、精神富足、生态宜居新农村

南宁晚报 2021-11-30 07:02 大字

?文化室图书种类丰富,配套图书有900余册

绿油油的千亩香蕉种植示范园

■本报记者黎兆齐/文 程勇可/图

江南区延安镇敬德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空壳”0元到超10万元,从主要生产以甘蔗、西瓜等低附加值产业,到香蕉、火龙果、沃柑等“甜蜜”高附加值产业,仅用了3年时间实现华丽转型,致力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精神富足、生态宜居的新农村。2019年,它被自治区授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2021年8月获得“江南区文明村”荣誉称号。

“甜蜜产业”让村民日子过得火红

11月9日上午,在敬德村果蔬收购点,代办人梁友积正在准备将2万斤火龙果发往湖北省。此时,不少村民用三轮车将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火龙果运到此地,工人们在分拣包装火龙果。优质品种收购价为3.1元/斤、中等为2.4元/斤、次果为1.4元/斤。看着一筐筐红红火火的火龙果即将发往外地,村民露出开心的笑容。

敬德村蕾寨坡村民李启前于2020年3月种植20亩火龙果,当年11月就有果采摘上市,今年已采摘过几批,“11月8日刚采摘了3000多斤,再过10来天,我另有一批火龙果也可以采摘,每摘一次就有收入,日子越来越好……”李启前高兴不已。

这边在采摘红龙果,那边的沃柑挂满枝头。敬德村定礼坡村民梁克勤来到他的沃柑地查看柑果长势,只见黄澄澄的沃柑挂满枝头,预计明年1月便可采摘上市。梁克勤说,他种有20亩沃柑,去年受疫情影响,收购价2元/斤,总纯收入有10万元,今年随着疫情好转,估计收购价会好一些。

近年来,敬德村“两委”以市场为导向,瞄准水果产业前景,积极引导村民产业调整3000多亩,率领群众突破传统农业的藩篱,大力发展柑橘、火龙果等水果种植,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引进“水果基地”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敬德村“两委”引进广西晔澜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在连塘坡建设“晔澜水果种植基地”农业项目。该项目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连片流转土地约1000亩,主要用于种植良种亚热带水果香蕉,打造香蕉种植示范园。2021年3月,一座香蕉基地厂部建成,内设仓库、农产品分选中心等,安装全自动灌溉及索道收运设备,推进产销一体化发展。

1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晔澜水果种植基地看到,1000亩的香蕉林一片绿油油,结出的香蕉已被保护袋套上。广西晔澜水果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军正在查看香蕉的成熟度,因为第二天将采摘5万斤香蕉发往武汉,每斤收购价2.5元。许军说,香蕉基地有30多名固定工人,每遇到采摘时需另请临时工,主要来自敬德村村民,男工一天工钱180元、女工一天160元。

“晔澜水果种植基地”让许军尝到甜头,也给敬德村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一村民算了一笔账,香蕉基地的土地以前用来种植速生桉,土地流转后,涉及农户约100户,公司给农户每亩土地每年租金1300元,按照速生桉约5年收一次,除去成本和劳动力,如今农户每亩土地能增收300元,且不用付出劳动力管理,同时还可以到基地务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墙体“彩绘”让新时代乡村展新颜

走进敬德村,只见村庄干净整洁,新修建的砖式围栏错落有致,农家庭院优美,村民物质生活充盈、精神生活丰富,邻里和谐,敬老爱老,目之所及令人向往……

在敬德村公共服务中心戏台前球场,村民们在晾晒稻谷,一到节日,这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修缮村级活动阵地800平方米,新建6处4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修缮文化室3个,配套图书900余册,将娱乐设备和文化器材配备齐全,更好地满足了村民的日常文体活动需求。在生态宜居改造方面,将“三清三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村坡,努力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9年,敬德村被自治区授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培育文明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敬德村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建成包括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好家风好家训、勤俭节约等特色文化广场和文化墙,通过墙体“彩绘”展新颜,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结合文明创建活动,敬德村在全村开展“最美家庭”、清洁乡村示范户、清洁乡村党员示范户等各类示范户评选,每年评出示范户35户,提高村民荣誉感和责任感。2021年8月,敬德村获得“江南区文明村”荣誉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南宁市文明村。

【乡村名片】

敬德村位于南宁市江南区延安镇北部,东邻那齐村、南邻延安社区、西邻苏圩镇隆德村、北面与苏圩镇敬团村毗邻,距离延安镇人民政府5.4公里,大塘至渠黎二级公路贯穿其中,各坡都完成了巷道水泥硬化连通,全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定礼坡、那模坡、那盆坡、莲塘坡4个自然坡9个村民小组。敬德村自1984年建村,属江南区延安镇管辖,因崇尚敬老爱幼风尚而得名,总户数为1012户,总人口3315人,主要为壮族、汉族、壮族,人口占83%。

该村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传统产业以西瓜、甘蔗、水果、蔬菜为种植作物。近年来,先后引进外来资金在连塘坡进行水产养殖场、在蕾寨坡引进外来资金进行乌龟、鳖鱼养殖,在定礼坡引进种植百香果、火龙果等新品种,有效改善单一产业结构,多渠道发展增收,并且大力响应国家政策,进行土地小块变大块“双高”基地建设,主要种植甘蔗、西瓜、水果、蔬菜等。

新闻推荐

线上线下全面监管 油烟排放控制有方

本报讯(记者高垠)随意排放餐厨油烟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而且对大气环境也会造成危害,为此,延安市特别为各类餐饮店铺加装油烟净化...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