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果树“吃饱喝足长得壮” 延安山地苹果产业技术创新小记

延安日报 2021-11-09 10:01 大字

?●技术人员指导村民按照标准挖坑

记者 李星棋 张鑫

立冬前的早晨,暖阳柔和地照在山头,在宝塔区万花山镇毛堡则村的山地果园里,几名果农正忙着准备坑施肥水要用的材料。

为了确保果农挖出标准有效的坑,宝塔区果业局总园艺师、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的主创人员姚杰放心不下,早早就来到果园里,详细指导村民们按照标准要求一步一步来。

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作为延安山地苹果产业创新的核心技术,被列入延安市“十三五”期间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成果名单之中。这项由宝塔区果业局组织实施的重要技术创新成果,为降低山地苹果增肥补水的技术难度和劳动强度、解决果园干旱等问题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让更多山地果树“吃得饱、喝得足、长得壮”,结出大量高品质的延安苹果。

苹果产业是延安市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实现苹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果农持续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园艺专业出身的姚杰在宝塔区果业局工作多年,下乡提供技术培训服务是家常便饭。2010年,他在一次下乡中发现,果农们在施肥浇水时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水肥的利用率还特别低。如何减轻果农的劳动量,减少农民在肥水方面的投入?姚杰结合改土、施肥、保水、集雨等多方面的技术要点,总结出坑施肥水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对技术的实际效用进行了科学检测。

坑施肥水技术的具体做法是:在两棵果树中间挖一个深60厘米、长80厘米、宽80厘米的方坑,并提前准备大量的秸秆、果树枝条或有机肥,以及长度50厘米左右、直径15厘米左右打了圆孔的塑料管。在坑内垫一层厚10厘米的秸秆、果树枝条或有机肥踏实后,把塑料管放置在坑中央,四周填入一层秸秆、一层果树枝条、一层有机肥,直至将坑子填满。最后,以塑料管为中心,踩实土壤,修直径为1米坑面,使其四面稍高,中间略低,并将地膜套在坑面上,四周压土盖严,在塑料管中心上方流出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

“该项技术最大的好处是,通过两到三年的生长,坑底部周围的果树根系会非常发达,根系越多,肥的利用率就越高。”姚杰告诉记者,坑施肥水操作方法简单,果树缺了什么营养,只要从预留的塑料管口灌进去就能直达根系,让果树快速有效地吸收,且使用周期长,可达到15至20年。 坑施肥水既能解决果树的追肥,又能解决果树的水分供应,极大地降低了给果树施肥的劳动强度。该技术效用得到印证后,很快在各地推广开来。从2012年至今,宝塔区已在柳林、川口、河庄坪等14个果业乡镇(街道)推广,全市各县(市、区)累计推广应用5.73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陕西省地方标准2项,获得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姚杰所在的宝塔区果业局一直鼓励技术人员发明创新新技术。为了防止果花被冻,果业局的100多名技术干部共同研究发明了花期土坑式熏烟防冻技术。宝塔区委、区政府在技术方面也有专项资金支持,宝塔区果业局按照要求考核每项新技术的研究与实验示范,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新技术普惠农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十三五”以来,延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统筹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最近,姚杰和果业局的同事们正集中研究花期防冻新型材料,并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振海合作,该技术研究成功后将进一步降低果农在果树防冻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姚杰表示,要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为推动延安苹果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技术力量。

新闻推荐

驻延媒体开展主题采访 聚焦延安市科技创新成果

本报讯(记者崔东邓志宏)11月3日,全市创新发展暨人才工作大会主题采访举行,来自全省驻延安市十余家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编辑...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