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添“智” 司法提“质”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延安日报 2021-05-19 09:08 大字

?● 群众使用智能机器人咨询案件相关法条

记者 班姣

“1300余万元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3月29日,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结一起涉农民工工资案件,这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该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次生动实践。

近日,记者走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机器人小法的引导下,实地感受该院信息化建设带给群众的便捷。

指尖轻触 联系法官不再难

近日,在延安中院安检大厅内,当事人冯某匆匆赶到,着急询问法官王欣的电话号码,就在前一天晚上,冯某诉讼的财产纠纷案件有了新发现,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一线索提供给办案法官王欣。

“不要着急,您可以通过我们的智能法官留言系统给法官留言,法官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在导诉员的引导下,冯某半信半疑地点开眼前这台智能法官留言机。

点击进入、选择部门、输入姓名,随即冯某所要联系的法官王欣的信息便出现在大屏幕上,文字留言、语音留言、视频留言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简单操作之后,冯某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等待。

几乎同一时间,正在出差路上的法官王欣手机上便收到冯某的信息,有了这条重要的证据线索,王欣对办理这个复杂的财产纠纷案件更加胸有成竹了。

几分钟后,冯某接到了法官王欣的电话。

“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除了关心能否打赢官司以外,还希望能与法官保持畅通有效的沟通。由于法官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特别是正在开庭、外出调查取证或接待其他当事人等原因,有时会出现联系不畅、回复迟延的情况。”王欣说,“以‘人工+智能’模式和\‘智慧法院’微信公众号留言的方式,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诉讼服务,与法官建立畅通无缝的沟通联系,全流程帮助当事人顺利参与诉讼。”

现场感受了智能法官留言系统的快捷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冯某关注了“智慧法院”微信公众号,并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给法官留言。

为了更好地实现诉讼活动的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延安中院开发安装了符合延安市实际特点的“智能诉讼”服务终端机。通过“智能诉讼”服务终端机,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纠纷、网络购物纠纷、房屋租赁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等众多纠纷中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案由,根据提示完成包括个人信息、纠纷发生时间、地点等基本元素在内的调查问卷,自动生成一份诉状,省去当事人写诉状的烦劳。

与“智能诉讼”服务终端机紧邻的是诉讼智能评估终端。同样,当事人可以选择相应案由,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填写相应的问卷,大屏幕上便会出现该案诉讼风险的预判,并显示出胜诉率,为当事人提供科学的“诉”与“不诉”依据,解决后顾之忧。

智能法官留言系统、微信公众号留言和智能诉讼终端机、诉讼风险评估系统,是延安中院打造“智慧法院”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这些系统的实施,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与法官取得联系、提供线索,也可以提供一份标准的诉讼状,并且对自己的案子做到心中有数,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和法官办案。

“隔空”对话庭审无须面对面

在第三审判法庭,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法官牛菲与书记员白晓宇头戴耳麦,通过网络连线当事人韩某和赵某,在核实双方身份后开始进行线上庭审。

陈述诉讼请求、展示证据、在线答辩质证及事实调查等庭审程序一气呵成,书记员利用讯飞智能庭审语音系统同步在线生成庭审记录,整个庭审过程程序完备、节奏流畅。

原被告双方均不在庭,庭审如何顺利开展呢?法宝就是“云上法庭”,该平台是集智能数据、智能控制、智能服务为一体的强交互、高智能的“智慧庭审”,通过智能交互界面将法庭与诉讼参与人之间互联互通。

依托该平台,延安中院实现了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与法官“隔空”对话,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诉讼。庭审结束后,庭审笔录即时通过网络传至看守所打印,并交由被告人核对签字。

在第二审判法庭,两起刑事案件正在“隔空”庭审,被告人王某和范某并没有被法警押解到法院,法官也没有驱车数十公里赶到看守所开庭,三方身处不同空间即顺利完成了庭审。法庭内的显示屏实时双向传输图像、语音及数据交互,实现了异地展示证据及作证。

刑事案件的远程提讯,既缓解了法院押解压力,节约了司法成本,又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延安中院信息办主任丁杰介绍,“网络审判模式”的上线,是延安中院积极创新审理模式,打破时空限制,让司法更加便利群众、便利法官,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记者了解到,2020年疫情期间,延安中院通过“云端”办理案件90余件。

无纸化办案彻底改变“小车推卷”

4月9日上午,延安中院刑二庭庭长梁懿与两名合议庭成员合议一起刑事上诉案件。

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官们并没有埋头在成堆的卷宗材料里,他们所在的会议室里,每人面前都有一台小型电脑,案件所需材料全部储存在内,法官们轻轻点击屏幕,便可浏览所有的案卷材料,改变了过去推着小车载卷办案的历史。

同时,该院所有会议室均实现了无纸化智能会议系统。如召开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委员只需轻轻点击电脑,便可在电脑上查阅所有需要研究的案件,同时可以投放大屏幕,改变了过去一案一纸质审理报告的历史。尤其是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中,因案件法律文书大多都在几百页以上,实现无纸化,不仅减轻了法官的负担,而且大大节约了资源。

“无纸化办公彻底改变了以前案卷多、印刷成本高且耗费人力的弊端。”可以将卷宗进行集中扫描,传入案件管理系统并智能分案,将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法官,案件材料同步转入“智能云柜”,较过去人工分案、手工录入卷宗,更加安全高效并全程留痕。

该“智能云柜”,是延安中院“智慧法院”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在诉讼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当事人康某根据诉讼服务终端设备的提示,在系统扫描并上传诉讼材料立案,系统随即给康某上传号码的手机发送二维码,康某将二维码放在“智能云柜”扫描窗口识别后,即可将纸质材料开箱存入。

立案成功后,工作人员将案件材料存入“智能云柜”,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并将取件信息发送至各承办法官手机上,法官将收到的二维码放入“智能云柜”扫描窗口识别后,柜门开启就可以接收诉讼材料。

丁杰告诉记者,以往法院中转诉讼材料是由诉讼服务中心书记员与业务庭书记员当面交接,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交接人不在、材料内容遗漏等问题,导致诉讼材料交接的时效性、准确性不能得到保障。当事人需要向法官递交材料时则需要与法官见面,有时也会出现需要当事人等待的情况。而如今,“智能云柜”的使用,实现了纸质文档智能管理,材料流转全程留痕,当事人、法官、书记员各环节无缝对接。全面提高了案件材料保存安全性,有效提升了审判工作效率。

“看不见”的书记员 助力高效庭审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场离婚案件在第一审判庭开庭。

“本次开庭将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即为庭审记录,不再另行书面记录,是否同意?”开庭之后,法官向双方当事人征求意见。在这起案件中,当事人均同意电子记录后,庭审正式开始,以往由书记员承担的记录工作,将由庭审语音转写系统完成。

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庭审进行中,当事人对着话筒陈述意见,发言语音便自动通过讯飞语音识别系统转换为文字并填写到笔录大纲的相应文本中,书记员只要点几下鼠标,当事人信息、诉请信息、案件基本事实等笔录内容即可自动生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利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配合高清庭审录音录像系统,可以同步将庭审语音转化为文字、生成庭审笔录,形成“视频+音频+文字”多链路、全同步智能记录体系。将庭审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法庭两侧的电子屏幕上面。庭审记录方式从“绿皮车时代”迈入“高铁时代”。据测算,该系统能够将庭审时间缩短30%到40%。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累计开庭近1800余件。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延安中院通过“智慧法院”建设,共接收联系法官诉求152条,云端庭审90余次,“智能云柜”利用率达到65%,无纸化办公节约成本近50余万元。

延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康天军表示,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语音识别、远程视频、智能辅助、电子卷宗等科技创新手段深度应用,架起了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桥梁,是延安中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提升当事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积极实践和创新探索。未来,将进一步推进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新闻推荐

严汉平在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动员会上强调 以必胜信念和务实举措争创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孙艳艳王秀)5月18日,延安市召开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动员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出席...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