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沟村里话幸福 记者 刘彦 实习生 郝卓苑

延安日报 2021-01-31 08:48 大字

“姚家坡的后生穷得娶不起媳妇,可不敢嫁到那村子去。”“你说的那是过去,现在可没有人敢这么笑话咱姚家坡人了。”

近日,记者走进宝塔区临镇镇姚家坡村,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村上的变化。听着村民们的议论,该村党支部书记、兴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新昌和第一书记孙士淇向记者说起了姚家坡村的过去与现在。

姚家坡村是临镇镇典型的拐沟村,全村共有130户476人。2016年以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玉米产业。“产业非常单一,老百姓一年到头在地里劳作,却没有多少收入。”孙士淇说,姚家坡村成了临镇镇的4个典型贫困村之一。

“那时候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巴不得离开这个地方,我自己也是,大学毕业就留在外面做手机生意,做了10多年。”吴新昌说,但是姚家坡村秋天里金黄的玉米地和父老乡亲们被贫穷压弯的脊背总是萦绕在他的梦里。

“我要回村,带着乡亲们一起甩掉贫穷的帽子。”2014年,吴新昌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姚家坡村。家人、朋友都不理解,他只有一句话回答:“我是咱姚家坡出来的,做人不能忘本。”

“要带着大家一起干,首先你得自己干得好才行,这样大家才能看到希望。”村子地处拐沟,沟窄地少,果园搞不成,大棚种不多。思来想去,吴新昌自己先试着在村上办起了养猪场。2015年,猪场建成;2016年,在镇、村支持下,猪场扩大规模,增加养殖种类,注册成为延安市宝塔区兴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入社,开始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

“好多村民开始跟着老吴一起干,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孙士淇说,吴新昌自己更是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待在养殖场里,精心饲养猪仔、鸡苗,从喂养食物到病害防疫、从饲养环境卫生到种苗孕育技术手段,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全心全意地呵护着养殖场发展壮大。

“大家信任我才加入合作社,那我就不能让乡亲们失望。”在吴新昌的带领下,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对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2017年,吴新昌当选为姚家坡村委会主任;2019年,他一肩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吴新昌说:“这是信任,更是责任。我一定要带着大家甩掉贫穷的帽子,咱拐沟村也要致富奔小康。”

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自2018年起,姚家坡村开始“两条腿走路”——川道地发展大棚蔬果种植,拐沟里搞好畜牧养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一亩地能建2个拱棚,一年种两茬,头茬西小瓜,二茬辣子豆角,一个棚的纯利润每年少说都在1万元以上。”吴新昌告诉记者,从2018年到现在,全村累计建成大拱棚77座,31户村民从事大棚蔬果种植产业。

“村民不用担心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卖不出去,村上成立了姚家坡村农特产品销售工作队,包括村‘两委’会成员以及我们驻村工作队所有队员,都在积极帮助村民带货,有时候甚至都不够卖。”孙士淇说,现在村民见到发展大棚产业的红利,务棚的积极性特别高,不少外出打工的人员都被吸引回村,参与到种植大拱棚的队伍中。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6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包括19户贫困户。”吴新昌说,合作社种养殖场现在主要养的是猪和鸡。养猪场一年下来,母猪和育肥猪能出栏600头左右,猪崽年出栏500头左右。养鸡场主要是培育鸡苗,一年培育小鸡4万多只。

“在合作社入股的村民,每年都可以通过分红直接增加收入,还有一些没有入股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可以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直接在合作社领猪仔和鸡苗去养,合作社在种苗、防疫、饲养技术和销售上全力支持。”吴新昌说,通过合作社带动,村上已经发展起4户养殖大户,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带动其他养殖户每年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

“现在,咱们村上已经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可以说是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人均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比5年前翻了不止一番,全村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吴新昌说。

新闻推荐

“十四五”经济社会 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以制造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