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的使命与形象 评《中国劳模史》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8-23 03:47 大字

近期,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叙述中国劳模起源、成长和发展历程的《中国劳模史(1932—1979)》。该书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劳模的起源、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与群英大会、解放战争时期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历次劳模大会等几个部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历史任务除了革命,还有生产建设。在中央苏区,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产量高、有发明的工人上了红榜(光荣榜),营造了先进模范人物产生的环境和土壤。中央苏区的革命竞赛也积极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久中央苏区工人便达到11万人,较大的国家工厂有32个,还有众多地方工业企业和手工企业以及各种合作社,社员近60万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日根据地进行建设和生产,在此期间,首个政府奖励劳模条例诞生,劳模选举办法进一步完善。从延安兴起的大生产运动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展开。首先,陕甘宁边区延安开始了“赵占魁”运动,“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随后,在晋冀鲁豫边区开展的“甄荣典运动”、在晋绥边区开展的“张秋凤运动”和晋察冀边区开展的英模运动等,发展和深化了新劳动者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争取人民民主、支援解放战争而奋战。1949年3月15日,东北职工总会号召东北各公营企业积极开展生产竞赛活动。沈阳第三机器厂工人赵国有发起了“新纪录运动”,并推广到整个东北地区。作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东北地区、陕甘宁、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大别山等新老解放区积极生产,源源不断地支援各种战略物资,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新的历史使命。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等一大批劳动模范。中国工人阶级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在《中国劳模史(1932—1979)》一书中,所涉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和史实清晰,文献资料丰富。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史论结合,将劳模群体置于大历史背景中进行观察,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断。

本书是中国劳模历史写作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群体,在当代,中国劳模的历史作用和社会价值不容忽视。

新闻推荐

延安市政府与长庆油田分公司举行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刘小艳)8月21日下午,市政府与长庆油田分公司举行座谈,就地企协商对接事项落实情况进行交流。市委副书记、市长薛...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