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常见心理应激症状的处理方法(三)

延安日报 2020-03-30 05:46 大字

12.如何应对感染后被隔离治疗的日子?

“隔离”这件事情对普通人而言其实非同寻常,无论是疑似病人还是确诊病人,面对陌生的、充满消毒药水味的环境,面对整天穿着隔离衣的医生、封闭的病房,孤立无援的恐惧感扑面而来。要知道,此时的慌张、不知所措、恐惧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要试图去压制它、强装镇定;相反,不良的情绪需要得到表达和理解。此时,通过通信工具向家人倾诉,或者向医护人员寻求心理援助都是积极的举措,从他人身上获得力量可以增强治疗的信心。被隔离的人通常会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总想着还有很多的事没有做,还有很多话没有跟亲人说。而隔离在外面的亲人也会有类似的心情,亲人往往有很多事情想为他们做,却使不上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建议,即使是隔离在医院的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有畅通的渠道与亲朋好友在情感上进行交流。

病情允许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事情,比如简短地写个小日记,记录下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将来可能是一份难得的回忆。

被隔离的病人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压力,会担心病情严重,担心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胡思乱想是常见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在焦虑恐惧的心情下自行评估的病情常常重于实际的病情。所以,了解实际情况才不会过度恐惧。

此外,还可以与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对抗病毒的病友多沟通,互相鼓励与倾诉,互相支持和帮助,多找到一份温暖和信心。当你在鼓励和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具有了助人者的角色,这也有助于增强心理韧性。

必要的时候,可以向隔离区配备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求助,或拨打全国的心理援助热线或向当地政府公布的相关救助热线等寻求心理援助。

13.如何处理对隔离区临床工作的恐惧?

在针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中,既要强调发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又要注重培养科学理性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所以,医务人员面对未知的恐惧就需要“知己知彼”,对于未知的病毒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最新信息,了解相关的前沿资讯,掌握一线工作的同行们的实际状况,客观冷静地理解疫情的发展和国家层面的宏观动向和政策,并且理解自己的恐惧是一种面对未知新事物的正常反应,不要对此产生恐惧。

在理解了自己作为普通人对于未知事物的正常恐惧反应之外,医务人员还需要理解自己的专业角色。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要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与病人一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威胁,并且有义务和责任去了解、研究和攻克新出现的疾病。一旦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和意义感,恐惧也就成了一种向前的动力。

14.在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家里老年人度过特殊时期?

面对疫情,老年人往往是脆弱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指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加之新闻报道也时常提及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中老年人居多,这对老年人的心理会造成很大冲击。

帮助老年人顺利度过特殊时期,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

(1)尽可能陪伴老人,主动与家里老人联系,主动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睡眠饮食情况,以及精神状态;主动向老人报平安;耐心听老人唠叨。

(2)积极与老人沟通,以开放诚恳的态度,耐心解释疫情的发展过程,防控的必要性;认真倾听老人对疫情的看法。

(3)主动向老人传达辟谣信息,积极与老人讨论谣言不实之处,启发老人审视谣言,不批评、不嘲笑、不讽刺老人。

(4)鼓励老人多看好消息,主动向老人分享有利信息,强调治愈率,特别是老年人治愈出院的信息。

(5)鼓励老人规律生活,多听听音乐,多聊聊天;陪老人在家跳跳舞,唱唱歌,做一些放松的活动。

(6)引导老人及时寻求帮助,并提供可获得帮助的正规渠道。

15.在疫情期间如果实在不能调节焦虑情绪,可以服药吗?

虽然在这次疫情面前,焦虑、恐慌情绪蔓延,但绝大部分人通过积极的调适,都可以维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回到合理的基线情绪来。有少部分人会出现心理失衡,这就需要得到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既往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病史者、家族中有心理疾病病史者、直接参与一线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以及感染的患者,会面临更高的心理失衡的风险。

当个体持续多天失眠、超过2周焦虑或抑郁情绪不能缓解、言行反常甚至出现消极自杀的想法时,需要考虑找精神科医生就诊,由医生评估后,必要时进行抗焦虑、抗抑郁或者改善睡眠的药物治疗。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有多种新型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面世,这其中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前者有大家熟知的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后者包括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两种药物。这些药物疗效肯定,总体上不良反应较轻,绝大多数药物对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没有明显损害(每个药物的特性不同,具体需咨询医生)。

很多人担心药物是否会“伤脑”,事实上,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所动员的炎症激活、糖皮质激素过载,以及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对大脑有毒性作用。长时间焦虑抑郁的个体常常有记忆力下降、思考困难的感受,未经治疗的抑郁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而抗焦虑和抑郁药物一旦起效,个体情绪平复以后,反而能终止心理压力对大脑的不利影响。

此外,药物是否会成瘾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SSRI和SNRI等新型抗抑郁剂无成瘾风险,但是部分药物停药过快会引起不适,需要咨询医生,缓慢减停。安定类药物(医学上称之为“苯二氮草类”药物)在药理学分类上为抗焦虑药物,被用于较快改善睡眠和抗焦虑,但只可以在短时间内单独使用,或是与上述药物合用。长期使用有成瘾风险,需遵医嘱使用。

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做好疾病的“审判师” 宝塔区人民医院有了病理科

本报讯(通讯员惠姣)病理检查是现代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查明死亡原因,了解疾病的...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