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元素的文化自信

榆林日报 2019-12-04 16:53 大字

党长青

秧歌、唢呐、信天游是陕北人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符号,是世界文化瑰宝。

在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中,陕北大秧歌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共产党领导农民闹翻身,实行土地革命,大秧歌的气势非常适合宣传。红军借助于陕北秧歌的节奏,将红色文化传播得星火燎原。流淌着闹翻身的神韵,长杆大唢呐朝天鸣叫。人民领袖毛泽东在陕北人民的心目中就是红太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一首用陕北民歌《白马调》谱改编的《东方红》,荡气回肠。

是陕北元素的旧文化符号,受到革命的浸润吗?是先进文化对北方半游牧文化和黄土文化基因进行渗透吗?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理论在古老的黄土地落地生根,信天游式的新民歌在此时诞生了,遍布在山山洼洼的山丹丹花开的鲜艳,“山川万里气象新,五谷生长绿盈盈,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即兴创作,老百姓自我娱乐的节目里,对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传播式歌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大程度是受到解放区人民文化生活的启发,让延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黄土文化的洗礼,面向底层生活、面向劳动人民,走工农兵学商相结合的文艺创作路,反映时代风貌,为当时抗日战争的胜利服务,为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服务。这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伟大初心,也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基准音调。

陕北秧歌,传播解放区新文艺思潮,在艰苦岁月里军民同乐。

安塞腰鼓是大秧歌搏击动作的一种添加元素。腰鼓,本是古时军舞乐器,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一种音乐狂飙,它敲击出北方军人的威武豪放,闪跳腾挪旋转的大幅度姿态里,有朴素的攻击动作,有夸张的进取舞姿,有血脉贲张的英雄节奏。陕北大秧歌奔放豪迈,解放后遍及全国,成了鼓舞人们斗志和张扬人们精神的图腾,这是文化自信给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昭示。

如果想象力允许我们作一个时空延伸,那么当年的《黄河大合唱》,就可能有敲击腰鼓的旋律,让作曲者借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而选择了跌宕起伏的音符,最终谱成了中华民族的怒吼之音。唢呐大悲大乐的曲调,在红豆角角老南瓜生长过的圪梁上飘荡,悲苦的信天游从民众的喉咙里变腔走调地随着风沙黄尘抒情。百花齐放时,才有民族文化的积淀,才有文艺局面的繁荣。秧歌剧在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兄妹开荒》《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直至经典歌剧《白毛女》的诞生,都是延安时代陕北元素的文化自信结晶。

初心不改,任重道远。陕北文化的优秀元素是永远有益于人民的。但文化传承在发展中求先进也不能失去自我,如一些陕北民歌的舞台包装和唱法变异,红绸带系腰和羊皮坎肩罩身,纵然说原生态唱法剽悍,可是没有山川气象的环境和山坡上羊群四漫的图景,多少给陕北元素的地理气质打了折扣。西洋乐器奏出的轻音乐作伴,怎么可以表现老驼烂鞍粗麻绳的脚夫们,粗壮的喘息和要命的呼喊呢?在音乐厅里听陕北民歌或陕北道情,不如在山间坡梁上欣赏农人的自由吼喝。苦吟,愁吟,哭吟,原本是信天游的本质情怀,在轻松快活的酒吧里唱信天游,就如同把内蒙古长调民歌扔在江南水乡的小桥下……

文化自信源于人民,民间内生动力的文艺资源一定得服务于民。陕北人大唢呐朝天吹,就同刘文西笔下画出的那种气势:四五个络腮胡子身穿山羊皮袄的老汉,跪在黄土梁上,他们的腮帮子鼓足,眼睛圆睁,气息贯通的那种蛮力让人心疼,他们把腰板都吹得向后弯成弧度。这样绝类的姿势,就是听不见也让人感悟到那股痛快劲儿。陕北人把唢呐文化放置在喜事和丧事中演绎,让民俗变得泥古而不凡,让心声变得复杂而简单,无不体现出生存的激烈和绝世的壮阔。这种悲中含乐的响器,与大秧歌组合,与信天游山曲杂糅,会产生许多想不到的亢越效果。

文化要发展,首先要自信。唢呐如同陕北文化的黄钟大吕,信天游如同陕北文化的背景音乐,新时代催人奋进,奋斗者都会望着伞头前行,中国梦的大秧歌扭起来,历久弥新光彩照人。

新闻推荐

唱不尽的黄河曲道不尽的延安情 光未然亲属三回鲁艺捐赠文物

本报讯(记者王婷通讯员李巧珍张旭)近日,《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的亲属来到延安鲁艺文化园区,为园区捐赠文物。据了解,这已...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