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照 ■张淑兰

延安日报 2019-11-02 11:04 大字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延安城在灯火辉煌的渲染下,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在流光溢彩的宝塔山下,耄耋之年的父亲、我、女儿满脸喜庆地来了张合影。

看着照片上一家三代脸上笑出花的模样,我的思绪不由地回到了过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出差回家后,在相框里新添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父亲目光炯炯有神,他的身后有一座光秃秃的山,山上耸立的宝塔像一位孤零零的老人,看上去沧桑而单薄。

“这是什么塔?”我手指着照片问父亲。

“这就是你向往已久的延安宝塔啊!我去延安开会时专门跟它合了影。”

一听是宝塔,一种敬畏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从我记事起,只要一有空闲,父亲就会给我们讲延安宝塔山的历史和革命故事。在父亲的口中,我知道了1935年红军长征结束后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开始了在陕北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打鬼子、解放全中国的13年峥嵘岁月,自此之后,宝塔山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和标志。

上初中时,我学了贺敬之《回延安》的课文。当那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从老师的口中诵出时,我对延安和宝塔山又多了一份向往,我经常默默地想,要是能亲眼看一眼宝塔,那该是多么神圣的事啊!

1992年秋,我高中毕业后去西安读书。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父亲决定亲自送我。那时候,从县城开往西安的汽车只有一趟,由于我们听错了时间,等到了车站,车已经走了。于是,父亲和我又乘坐去延安的客车,到延安后,我们购买了去西安的汽车票。

当时,延安去西安的大巴车都停在宝塔山下的小东门处。我一抬头,就和宝塔山撞了个满怀。宝塔山并不高,可它却十分显眼,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尤其是那高高耸立的宝塔,在四周随风飘扬的国旗中,像一个威严的战士,给人以精神的力量。那一刻,我内心跳跃着一种欲望,真想亲自爬一次宝塔山。可是,开车时间在即,无奈之下,我央求父亲让我和宝塔合个影。父亲看见我一脸虔诚的样子,就从学费中抽出两块钱给了延河边照相的人,只听“咔嚓”一声,一张珍贵的彩色照片印下了我和宝塔的记忆。

那是我第一次到延安。我眼中的延安没有了父亲故事中的那些破旧的土窑和驮着小米的毛驴,有的是一排排新建的楼房;一家家琳琅满目的商店;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汽车行走时,我看到远处的苍松翠柏之间,“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闪光。

若干年后,我回到老家成了一名石油工人,把父亲讲给我的“延安革命故事”再传递给女儿。女儿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后,立志要为建设美丽的延安而奋斗。2016年10月,延安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东道主,在宝塔山上打造了一场气势宏伟的夜景灯光演出。女儿知道我忙,不能看演出,就特意拍了一张和宝塔山的合影发给我,同时还发来一段视频。

照片上的女儿清秀靓丽,她的背后,是变幻的宝塔山和色彩缤纷的延河。视频里,随着“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几个大字在山体亮起,金色的宝塔在灯光环抱的夜空下变得愈加神圣,虽然只是短暂一瞬,却震撼人心。同时,我还看到了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倾巢而出的一家老少,还有叽里呱啦的老外,从他们脸上的幸福笑容中,我感受到了延安的美丽。

“看!翠绿的山峦,清澈的延河,美丽的彩虹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些,哪个不是旧貌换新颜?”父亲指着合影的背景,情绪显得异常激动。

我把目光再一次转向宝塔,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不是守着贫穷过日子,而是勇于进取谋幸福,而我们一家三代与宝塔的几张合影,反映的就是延安变化的一角,它不仅是建设“美丽延安”的一个浓缩点,还折射出70年来我们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这些,我心里感到由衷的欣喜和自豪。

新闻推荐

体验秋收之乐

10月26日,甘谷驿镇代家沟村迎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是延职附小阳光中队的小学生。当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农田,帮助农民...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