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慈相济:从家书看毛泽东如何做父亲
身为党的领袖,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肩负大任,工作繁忙。但这没有妨碍他对儿女们的关顾眷爱。书信便是他与儿女沟通交流、传情达意,表达父爱的重要方式之一。
爱妻杨开慧早年惨遭杀害,幼子毛岸龙不幸夭折,能活下来且健康成长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便成了毛泽东的至爱。
1938年3月4日,得知有人去苏联,毛泽东放下手中事,赶紧给儿子写信。开头便是 “亲爱的岸英、岸青”,非常亲热。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 ”“……我是盼你们来信啊! ”“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浓浓的父爱,跃然纸上。
1946年1月7日,得知毛岸英由苏联回国,毛泽东喜出望外,抱病亲自到机场迎接。岸英到延安没几天,父亲提议,儿子爽应,去一所新式学府 “劳动大学”学习。岸英很快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几个月下来,“白胖子成了黑胖子”。毛泽东见了十分高兴。后又安排岸英去山西土改工作团,参加搞土改试点。 “两个月的收获比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毛泽东为之感到欣慰。
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岸英的信中深情地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这段话意味深长,岸英将其视为“家训”和“座右铭”。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岸英第一个报名上前线,毛泽东当即表态支持。后来当得知岸英光荣牺牲时,毛泽东悲痛万分。哀痛之余,毛泽东批准将岸英的遗骨埋葬在朝鲜。毛泽东用无声的泪和无言的语,诠释了一位父亲伟大而崇高的家国情怀。
相对于岸英要求上的“严”,毛泽东对大儿媳刘思齐,展现的是更多的“慈”。1961年6月13日在以 “女儿”相称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你为何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 ”“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这位日理万机的公公,百忙中再度关心儿媳的改嫁再婚之事。且言辞恳切,并作跟踪,令人动容。
1962年1月,得知刘思齐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即将喜结连理,毛泽东很高兴。欣喜之余,手书新创作的 《卜算子·咏梅》送给思齐,作为给“女儿”的新婚贺礼。结婚那一天,又派叶子龙给思齐送去300元,作为陪嫁的礼金。朱广联
新闻推荐
黄陵矿业召开成立三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共话高质量发展美好蓝图
9月5日,黄陵矿业公司召开成立三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与会领导、各界嘉宾、离退休老领导齐聚一堂,共忆黄矿满载辉煌的...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