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刘芳竹
离开延安学习书院时,雨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在车开往枣园的途中,竟有渐大的趋势。我隐隐担心,这样的天气会影响枣园的参观。神奇的是,当我们准备进入枣园时,雨竟停了下来。
枣园是抗战末期及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办公地点,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在参观枣园的过程中,我身边的许多参观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都有着“这条件也没有那么艰苦嘛”的感慨。的确,窑洞内陈设着基本的生活用品,还设有专门的会议室。尽管陈设破旧简单,窑洞内也比较潮湿阴冷,但总让人觉得和想象中的“艰苦”还有差距。
而我却突然想到——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时常把“贫苦”当做心灵受到震撼的必需品,而当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甚至只是眼前景象不能“满足”我们的想象时,是不是我们的心灵也越来越难以受到“震撼”?
从枣园出来,我们都略感疲惫,于是决定先回到酒店休息调整。途中,我们路过了杨家岭隧道,隧道外车堵得厉害,颇有几分“城市晚高峰”的意思。
“延安这个时候也要堵车。”“延安在建新城了,老城住房和交通压力都太大了。”当我听说延安也正经历着这些令人烦恼的“城市病”,甚至有一丝欣慰——无论如何,这是一座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常见的样子。这座老区,在保留着原有特色的同时,也有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有日益精进的教育资源,也有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他们也正努力去建设家乡,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涵。
当日的晚餐应该算是我们此行最正宗的一顿陕北宴了。小白菜熬洋芋、洋芋擦擦、油馍馍……这些特色菜就像是陕北这个地方的生活一样,简单却有滋有味;也像是陕北的人,朴实却亲切。一向“讲究”吃饭应在舒适明亮的环境中的我如今却有个好笑的想法——我觉得在包间的餐桌上吃这样的地方菜并不过瘾,而是应该盘腿坐在窑洞的炕上吃,窑洞外是自家的牛、猪,远处是连绵的大山与黄土地,吃得高兴了,该有人站起来扯着嗓子唱一段信天游才对。
晚餐时,我们听N叔叔讲着他在延大教学的经历与延大的变迁,又聊起延安的建设。他语气中无意中流露出的小自豪让我觉得他此前对延安的评价里有延安还不够发达的事实,但更多的是爱与自豪。
这可能就是许许多多延安人的样子吧。他们从未满足于现状,从未放弃过对更好的延安的追求,他们很少埋怨,而是坚持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延安的明天努力着。我想起午饭时N叔叔鼓励我们饭后自己收拾餐具,并说道:“自己动手也好,延安精神就有‘自力更生’嘛。”或许,延安人至今仍然将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记在心里并一代代传承着吧。
此行如此匆忙,以至于延安市区的行程只有一天的时间。
去过延安之后,你会发现,延安的确不是一座“好玩”的城市,但若只用“好玩”来概括这次延安之行,便是亵渎了它。就像N叔叔说的:“若说红色教育,她是最好的”,还有那藏在心里的话——“我很爱延安”。如果N叔叔能直接将这句话说出来,我想,我也能放下含蓄,坚定地回答他:“我也是的。”因为这是一片值得被热爱的土地。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会旅行的人,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个爱旅行的人。这些年来,我走过国内国外不少城市,你如果问我最有趣的是哪座城市,我想我不会说是延安,但你若是问我最触动灵魂的地方在哪里,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延安。
来延安吧。如果你也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如果你想读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代代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你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却常怀一颗“朝圣”的心,那就去一次延安,怀着崇敬,怀着理想,怀着向往,循着前辈的脚步,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深夜,列车驶出了延安站。车窗外一片宁静,但我似乎仍能感受到山间的风。那是延安的风,圣地的风,它正陪伴着我,陪伴着这趟列车,向远方驶去……
新闻推荐
落实文明交通实践行动 开展文明校园专题宣传 “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及不文明行为督察一组对延安市教育系统进行督查
本报讯8月19日至23日,“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及不文明行为督察一组,对市教育局、区教育局、新区社会事务管理...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