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歌 记国网陕西张思德(延安枣园)共产党员服务队

延安日报 2019-08-16 10:31 大字

本报记者 谷嫦瑜

1999年的春天,延安市开始大规模的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宝塔区枣园供电所的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娴熟的业务技能、悉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片赞誉。张思德的战友、老红军崔同胜老人感慨地说:“这些娃娃就像当年的张思德。”

全力做“新时代的张思德”,从此成了枣园供电所职工的自觉追求。他们自发组织成立了张思德电力服务队,赤诚的红心,热情的服务,深受群众好评。20年来,环境在变,队员在变,但服务群众的情怀始终不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引领下,国网陕西张思德(延安枣园)共产党员服务队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感性走向理性,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面旗帜,成为圣地延安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先后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网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等殊荣,涌现出1名全国劳模、2名陕西省劳模。

红色基因锻造时代强“兵”

“要做当代的张思德”,秉承着这样的初心和情怀,服务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理念,全心全意服务辖区客户。他们从怎么方便老百姓用电着手,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便民服务卡、爱心服务卡、急救包、应急柜等。针对客户不同特点,推出了“四心服务”(重点服务精心、延伸服务用心、超前服务真心、特殊服务爱心),这“四心”代表的就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队伍成立以后,我很荣幸地成为第一任队长,如何将我们这支队伍带好,对得起张思德这个名号?成了我每天都最焦心的事!”电力服务队队长王军说,他想到了利用延安特有的红色资源来为队员们补足精神之钙。

从此,每天清晨,在电力服务队队部,都会传来一阵阵整齐的读书声,《为人民服务》的篇章,随着洪亮的声音响彻在枣园的上空,这也逐渐成了他们的传统。从最初的阅读,到后来的背诵、理解,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每个队员的血液之中。

这些年,张思德服务队利用延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服务队队员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直抵人心的方式,将“红色基因”注入到全体党员的血液,引导党员干部追寻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创办张思德式员工培训基地,编印6册培训教材,组织新队员、新党员开展培训实践。以红色党日、红色党课、红色故事、红色讲坛、星火道德讲堂、班组微讲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筑服务队全体党员“精神高地”。

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队友明白了张思德服务队的意义,也明白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大家始终秉承着像张思德一样“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做“张思德”式的职工。

除了精神上的不断淬炼,张思德服务队也在通过铁的纪律锻造队伍。杨博文是2018年新入队的职工,他告诉记者,第一周正式上班,他完全适应不了。“为了给同事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我不到八点就到了,但是当我踏进大门的时候,院子已经被打扫干净,一两个同事在收尾,其他同事已经精神抖擞,准备每天早上的《为人民服务》讲稿了。”杨博文说,从不适应到习惯,经历的正是这支队伍的锻造。

在枣园供电所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驻地,我们能够看到,从便民服务箱、宣传报刊栏、员工之家到事故备品备件、交通车辆,所有设施设备,全部规范化放置管理。每天早晨6时整,所有队员准时起床,列队上早操,整理内务,所有事务必须在早8时前整理完毕。按照规定的服务时限要求,所有队员必须随叫随到,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抢修现场。“说实话,没有平时的严要求,我们怎么能够在群众需要时第一时间赶到?”杨博文说。如今,他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的抢修,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信。

初心不变赢得人民赞誉

“每天一大早,经常能看到队员们到处巡视电路,为小区群众送上用电服务,给群众细心讲解安全用电、电费电价、用电常识。他们工作特别辛苦,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啥时候、啥天气,总是随叫随到。”作为庙沟村的老支书,王久富亲身见证了张思德服务队的成立、成长,见证了他们为枣园街道付出的努力,见证了他们一心为老百姓的初心,用王久富的话说,虽然没有见过张思德本人,但是他觉得服务队的队员就是张思德。

当隐于窄巷的张思德电力服务队所处的陕西延安供电公司枣园供电所出现在眼前时,简陋的设施与其闻名度形成强烈反差。一排略显陈旧的平房是服务队的值班室,促狭的房间内,却处处可见他们的为民之心:普通而实用的开关、灯泡,电线整齐地摆放在工具架上,还有各种常用的维修工具,种类齐全。“这是队员们自发捐款购买的便民物资,走村串户时队员会装上几个,随时帮助有需要的村民更换上。骑车到营业厅缴费的村民,如果自行车出了小毛病,我们这儿的维修工具也一应俱全。”王军告诉记者。

“我永远忘不了线路接通后群众脸上的笑容。”副队长梁雄燕回忆,2013年7月,延安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许多地方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他们辖区的康家村山体滑坡,三根电杆线断杆倒,大型机械进不了现场,整个村子漆黑一片。“我记得特别清楚,三根电杆,每根都超过一吨重,但是只能靠我们肩扛,大雨不停,我们和前来帮忙的村民一起,走一步滑半步,等三根电杆全部立起来,电线全部接通,康家村临时安置点帐篷里的灯亮起来,已经是晚上11点40分了。”梁雄燕说,来电后群众欢呼雀跃的声音,拉住他们不断感谢的热情,都让他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枣园革命旧址属于张思德服务队的辖区。正值暑期,带着孩子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家长特别多,面对红色旅游火爆局面,服务队在定期、定时检查的基础上增加检查次数、加大巡视力度,对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多个红色景点进行守护,确保景点可靠供电。

“接线牢固,导线绝缘无老化破损现象……”梁雄燕拿出笔和本,详细地做着记录。每天,梁雄燕与队员们都要前往各红色景区与负责人员进行对接,严格检查景区内的进出线、用电设备、用电负荷等情况。服务队坚持一天巡视一次设备,每天在用电高峰期开展重点设备红外测温及夜间巡视工作,主动在景区增设党员保电流动岗。

20年,7000多个日夜,他们累计受理电话咨询近10万次,上门服务累计10万多次;针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枣园革命旧址等重要单位的一级以上重大保电累计达500多次;自愿为孤寡老人、老红军及贫困学生等特困客户捐款累计近10万元;参与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近3000次。在延安,张思德服务队不仅为国家电网在革命圣地树立了金字服务招牌,更是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我很荣幸能成为张思德服务队的一员,我也愿将自己这一生,如张思德一般,献给人民,献给为人民输送光明的电力事业!”采访结束,王军的话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用心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唱响了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歌。

新闻推荐

一个学者型的拍摄者在街上会注意些什么

 “看着他的背影,我领悟到生活是一场苦役,尽管终点在望。他高度的自尊让我诚惶诚恐,经常冒出如下念头:如果活到他这个岁...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