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一枪”,我们自己造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8-09 11:38 大字

抗战时期,为保证我军源源不断得到军火接济,八路军总部即着手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

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发出指示,要求各师、旅、团、游击支队及地方政府和自卫队都要招募技术工人,开办修械所和炸弹厂,以解决迫切的修械问题和制造地雷、手榴弹问题。这时,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高涨,不愿当亡国奴的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一批批投奔八路军、新四军。刘贵福就是这时来到的延安。

刘贵福是山东人,家境贫寒,从小学徒制枪造炮挣钱来养家糊口,由于天资聪明,逐渐成了制枪造炮的能工巧匠。 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2月到达延安。

当时的延安,物资极度匮乏,朱德总司令一个月的津贴只有5元,然而,却给刘贵福发28元。兵工厂的厂长、工人吃的是杂粮,给刘贵福等新来的骨干人才吃的是白馍,这些使刘贵福他们感动万分。

刘贵福等人面对仅有的几台枪械制造机器因没有动力设备无法开动的困难,不畏艰险,开动脑筋,想出了用人力摇动转轮带动机器运转的土办法,即在每台机床前都设置个自制的大轮子,工人摇起大轮子,用皮带带动机器旋转。就这样,无动力设备的机器在人力带动下不仅开动起来,并且运转自如。

制造枪管要用枪管深孔钻床,然而,八路军没有。由于日本人严密控制,买也买不到,怎么办?

“第一枪”的制造者们集思广益,科学设计,土法上马,竟然制造出了中国首台土洋结合的枪管深孔钻床,即在一个长条板凳前面架起一个石头磨盘,安上摇把,负责枪管钻孔的工人像“磨剪子炝菜刀”的师傅那样,骑在长条板凳上,把枪管毛坯插在磨盘中心孔里,用肩膀将钻头顶在枪管毛坯的中心。钻头则是在一根细长的铁杆的前端焊上刀头,另一个人摇动磨盘飞快旋转,带动枪管毛坯转动,钻头渐渐前进,进入枪管的深部直至贯通。

由于当时八路军没有专用的枪械金属零件表面防锈处理设备,“第一枪”的制造者们又发明创造出一种巧妙、实用、简单的“烤蓝”工艺,即在火炉里铺上一层烟煤,控制好适当的温度,把金属零件放在烟煤上,金属零件经过加热、烟熏、氧化,再反复用皮油在表面上擦,使金属零件表面上形成一层黝黑锃亮的薄膜,从而达到枪械金属零件的防锈要求,而且防锈能力相当好。

在汗流浃背的摇轮师傅和聚精会神操作机床师傅天衣无缝的配合中,在制造车间特有的机油和金属削皮的味道之中,在发明制造者们欢欣鼓舞中,我军“第一枪”诞生了。

此后一年时间里,刘贵福等又在反复听取意见、不断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对“无名氏马步枪”进行改造,并于1940年4月成功进行了实弹射击。

该枪口径7.9毫米,短而轻,枪身长不到1米,枪重仅3.36公斤,近似马枪,后坐力小,但枪身和刺刀总长超过三八大盖,拼刺刀占尽优势,折叠式三棱刺刀在枪下方,用按键扣合,拼刺时可随手甩出,枪托内还可存放小型修理工具等等。

该枪由刘贵福在八路军总部,向彭德怀、徐向前等首长汇报时,受到彭德怀“好枪!好枪! ”的好评。由于当天是1940年8月1日,故取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崔建东

新闻推荐

宝塔区直机关工委全力推进健康机关建设 观摩学经验 交流促提升

●现场观摩学习本报讯(记者高乐通讯员郭腾)“宝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健康机关建设中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成...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