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国爱音乐的灵魂

西安日报 2019-05-18 04:36 大字

○王珉

由胡军和袁泉等联袂出演的电影《音乐家》,改编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作为中哈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交流的重点项目,电影《音乐家》备受国际社会关注。1940年,冼星海受国家重托,化名“黄训”远赴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谱写配乐。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冼星海因战乱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胶片也不幸遗失,幸好碰上了古道热肠的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当时气温严寒,而冼星海衣衫单薄,拜卡达莫夫不仅将他带回自己的家,还把他留在自己的乐队当小提琴手。

这部电影采用三分实七分虚的形式,将真实历史和虚构感情糅合在一起,力图传递出两位音乐家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感情。冼星海被拜卡达莫夫送到其姐达娜什的家中照顾,达娜什的丈夫上前线参战,自己独自拉扯年幼的女儿小卡丽娅。兵荒马乱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冼星海的礼貌和逐渐展露的音乐才华,让一家人慢慢走近。

《音乐家》不依靠特技,走出了不同于美国战争电影的新路,打造出一部新世纪媲美《敦刻尔克》的经典,借一封封无法跨越国界的家信倾泻对战争的愤怒,把历史的厚重和战争的繁芜交织在一起,用音乐洞穿岁月的藩篱,触及观众的心灵。世人能从冼星海和小卡丽娅眼中,读出家与国的悲伤。冼星海教小卡丽娅唱中文童谣,而小卡丽娅则教冼星海讲哈萨克语,他们相处得就像是一家人,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和音乐有关。在拜卡达莫夫一家的帮助下,冼星海不仅有了家,还在乐团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音乐家。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神圣之战》、《阿曼盖尔达》等作品,并修改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用音乐治愈了战争中百姓苦难的心灵,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

出生于和平年代的人,对于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战事知之甚少,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时代经历的苦难与悲壮,汇集在这部电影中,让人沉痛缅怀那段历史。冼星海在异国他乡遭受苦难,却依然心系祖国。自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就掀起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热潮,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则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无论过去多少年,每当听到此曲,原本平静的内心都会血脉贲张,这就是音乐的力量。电影将思想和感情隐藏在每一次乐队演奏中,并通过回忆的蒙太奇和恢弘的垫乐,产生巨大的张力,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史诗”,今年又恰逢《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电影《音乐家》获得冼星海女儿冼妮娜授权,特别选取了冼星海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为观众带来《黄河大合唱》的完整修改过程,揭秘冼星海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片末,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和小卡丽娅都成为了满头银发的老人,她们在翻阅那些黑白老照片时,领悟了“冼爸爸”的人生追求,他一生只懂、只会、只爱一件事——音乐。

本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请作者与编辑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新闻推荐

六安市宣传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在延安开班?

本报讯(记者谢彬)5月13日上午,六安市宣传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助推‘四力’提升”党性教育培训班,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枣...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