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李东升的脱贫故事

延安日报 2019-02-27 11:51 大字

陕西日报记者 王雄 见习记者 杨琳

1月30日,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村民李东升一如往常地去大弓棚“报到”。他站在坡上眺望,眼前一整片的透明塑料弓棚,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波光粼粼的大海。李东升心里格外敞亮,盘算起新一年的种植计划:要种西红柿、甜瓜、豆角、菠菜……希望2019年能挣到七八万块钱!

这在过去,李东升想都不敢想。

依靠弓棚种植走上脱贫路

2004年,23岁的李东升遭遇车祸,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需要打钢板和拄拐。对于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当时可发愁了,走路都勉勉强强,咋能干活,哪来的钱养家?”李东升回忆说。

2010年,河庄坪镇政府带领村民搞弓棚种植,李东升申请了5座小弓棚。凭着以往的种地经验,李东升一股脑儿地扎进棚里,起早贪黑,琢磨种植技术。他拖着病腿,干活的时间比别人更长,媳妇身体不好也帮不上忙。李东升一个人管5座弓棚,根本忙不过来,只好闲置了2座弓棚。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作物产量不高。“菜都烂在地里了,卖不出去,3座弓棚也就2000多元的收入。”李东升叹了一口气说。2015年,李东升被确定为贫困户。宝塔区政协包扶贫困村刘兴庄村后,联系宝塔区蔬菜局,分派技术员对贫困户进行育苗、栽培、防病虫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技术员上门手把手指导,给李东升带来了希望。“技术员会演示怎么育苗成活率更高,如何防病虫等关键技术。”李东升说。

通过技术员的指导,李东升规避了种植中容易犯的错误。“我以前想让绿叶菜快点长,经常浇水施肥,结果菜的卖相不好,价格上不去。后来,李专家告诉我,作物需要‘冬眠’,冬天时应该顺其自然生长。”李东升蹲在地上,拨弄着绿叶菜说。

李东升说的李专家,是宝塔区蔬菜局的李炜。李炜常年深入基层,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是宝塔区农民眼中“技术指导的权威”。为了方便答疑解惑,李炜留下了联系方式,与村民互加微信。“我在微信上传去问题作物的照片和视频,李专家一看就明白咋回事了。”李东升说。

被村民称为“大棚种植致富能手”

有了政府帮扶和专家指导,李东升自己也主动学习,力求上进。他参加农民科学种植大棚培训班,系统学习并掌握了甜瓜和蔬菜种植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对照技术员的操作,李东升不断在地里实践,总结出科学种植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种植时间、完善的管理、全面的防病技术和绿色环保蔬菜种植技术。针对天气、时令和市价波动,李东升总结出一条种植经验:“上半年种西红柿和甜瓜,卖钱多;下半年种豆角和绿叶菜,菠菜和油菜能种上两茬。”

技术到位,作物长得好,更不愁销路。李东升通过经济合作社,联系商家上门拉运蔬菜,或是直接把菜拉到蔬菜批发市场卖。此外,宝塔区、河庄坪镇积极宣传推广,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图文并茂地介绍村民大棚种植的蔬菜瓜果。在河庄坪镇政府的官方微信平台上,有专门介绍大棚作物和购买途径的菜单。每逢丰收时节,干部们在朋友圈广泛宣传转发。有的人看到后在网上下订单,或是开车到大棚直接购买,很是畅销。李东升笑着说:“自从2015年我开始改种标准大弓棚,作物一年比一年长得好,收入也多起来。2016年年底,我就脱贫了。”李东升也因此被村民称为“大棚种植致富能手”。

让更多村民腰包鼓起来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是富。”脱贫后,李东升没有忘记其他贫困户,想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由于种植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种植等,村里许多人的作物收益不高。李东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他经验多、热心肠,我们谁有问题都去找他。”刘兴庄村贫困户刘秀英说,村里的大弓棚分布较近,李东升常常去完这家看那家,碰到复杂的情况,他会联系技术员,直到问题解决。

在李东升的带领下,刘兴庄村的大弓棚种植户逐渐增多。目前,有10户村民专业种植大弓棚35座,创利5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18年,李东升被宝塔区评为“脱贫之星”。

李东升算了一下,2018年3座大弓棚的收入有5万余元,加上政府扶持给的育肥猪崽儿,5头猪卖了8000多块钱。

如今,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如弓棚里的菜苗般茁壮成长,李东升心里美滋滋的,打心底里觉得幸福。

新闻推荐

热爱生命 延安里小学 五(1)班 郭锦钊

一只不起眼的毛毛虫,可能会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一只丑陋的小鸭子,可能会变成一只优雅的白天鹅……为什么不起眼的...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