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薯孕育致富大产业
●制作红薯年茶饭
本报记者 樊宝峰 雷荣
2月1日,一场期盼已久的大雪如期而至,延安大地披上了白色的外衣。不知不觉,新年的气氛越来越足、越来越浓。
一大早,宝塔区甘谷驿镇代家沟村村民刘小波就招呼同村的闺蜜姐妹,在自家的厨房里忙碌起来。
“今天请她们过来一起吃顿红薯宴。辛苦一年了,也该体验收获的感觉了。”刘小波笑着说。
说话间,她的闺蜜张文丽、马换梅、罗喜红、刘改琴已撸起袖子、穿上围裙,切糕、炸丸子,各展身手。
去年,刘小波种植了5亩红薯,丰收之后,一大部分对外售卖,一部分留下自家食用。闲暇之余,她和几个在家的婆姨女子便琢磨起了红薯做法,创新红薯菜品。不久,芝麻丸子、拔丝红薯、酸奶小甜点、紫薯花馍等20余道菜品端上了饭桌,成为招呼游客、接待团队的特色美食。
“去年,有很多旅游团队过来,他们品尝了红薯宴后,都赞不绝口,这让我们特别高兴。”张文丽说,现在村上正在发展乡村旅游。到那时,代家沟村的红薯宴会卖得更好。
甘谷驿红薯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因其土质松软,所产红薯肉质致密紧凑,口味“甜、粘、干”,营养价值高。2017年,该镇将红薯确定为全镇特色产业,建成了史家沟千亩红薯示范园区及李家河村、西镇村、苏家沟村三个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形成“一乡一业”特色产业。
“老品种红薯市场批发价最高10元一斤,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左右。”富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延平说,甘谷驿红薯卖得快、产量高、能赚钱,往往是供不应求。
不仅产得多,更要卖得好。为了让红薯产业提质增效,甘谷驿镇全面开启红薯产业后整理,注重产品的研发,开发了红薯干、红薯粉条、红薯月饼等22种红薯系列产品。并组建了“甘红”团队,通过网上营销、定点供销、店面推销、摊位零销等促销模式,逐渐将甘谷驿红薯打造成一个响亮的品牌,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销往全国各地。
“当时正在热播《芈月传》,‘甘红’团队就用两包月饼配一袋小米,创意推出了‘米月传奇’红薯月饼。”甘谷驿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郭保史说,“这可是个金点子,借着影视剧的噱头,让大家记住了甘谷驿的‘红薯月饼’。”
2016年中秋节,“红薯月饼”6天时间就销售了18万元;2017年销售额增至38万元。2018年,红薯系列产品销售60余万元。
同时,甘谷驿镇还成立了产业发展服务队,开展引进红薯新品种,加大红薯土地流转,红薯种植标准化建设,并申请各类认证、开发衍生品、建成储存库等工作,促进了红薯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下一步,甘谷驿镇全面推进红薯、生态、旅游‘三个小镇’建设,重点围绕红薯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种植规模,提供技术服务、减轻劳动强度,加快产业后整理、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小红薯做出大产业,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甘谷驿镇党委书记吴小兵说道。
新闻推荐
●市民正在选购手机本报记者贺卓“以前过年走亲访友拿的礼品就是牛奶、烟酒、茶,今年想买点不一样的,给大家点儿惊喜。...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