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

铜川日报 2018-12-24 07:36 大字

前几天,在杭州上“大四”的女儿到了实习的时候,开始到杭州一家公司锻炼。从过去上学到现在“上班”,从过去住学校宿舍到现在在校外租房,我实在有点不放心,就和她妈商量,一起到杭州去看一看。

中午回家,给80多岁的老母亲说了去杭州的事。在妈的心里,杭州是很远的地方,她说:“又要跑恁远。”我说:“也快,晚上就到了。”

下午四点半,在新区正阳酒店坐上去咸阳西安机场的大巴,一个小时到达机场。办完手续登机,六点半,飞机起飞。两个半小时时间,1300多公里路程,晚上九点,就见到了在杭州萧山机场接机的女儿,她正在等着我们一起去吃饭。

她妈感慨:“中午还在家里吃午饭,晚上就要在杭州吃晚饭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时的事儿。1984年,我考上了延安大学。虽然铜川延安同在一省,只有二百来公里的距离,但那时从铜川到延安坐车差不多需要一天的时间。三十多年前,从铜川发往延安的班车一天只有一趟。早上6点,从老区大同桥坐上车,中午到洛川时休息半小时吃午饭,到延安基本上就下午五六点了。如果是冬天坐车,那就要摸黑从铜川出发,到延安时天又黑了。

又想起,那时候的通讯也很不方便。现在有事需要联系,打个电话就行了,但那时,一般人家里很少有电话,打电话只能到单位或邮局,打电话接电话都极不方便。如果有事要与家里联系,就只能写信了。穷学生到了月底,生活费吃紧,给家里写信要钱,等钱汇到学校,半个月都过去了。哪像现在,若孩子请求经济“支援”,大人在手机上发个红包或微信转笔账,就“ok”了。女儿在杭州上学的四年里,我们特别关注杭州,关注一座城,其实就是牵挂住在那座城里的一个人。那段时间,我们和孩子几乎一两天就通话一次。对于我们来说,总有对孩子说不完的话,而对孩子来说,有时未免嫌我们啰嗦。打电话时询问她学习生活的情况多了,她就会开玩笑:“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小钱。”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王勃在送别友人时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成为中国人在思念远方亲朋时的心灵慰藉。在唐朝,相隔两地想再聚首,未免太艰难,所以古人在送别朋友时才会有“儿女共沾巾”的不舍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惆怅。就是在三十多年前,异地联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想一个人了,可以随时电话联系、可以随时视频聊天,或者,就直接“飞”过去见面。“天涯若比邻”,于王勃来说是一种不得已的豁达,于今天来说,却来的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我把这些感触讲给女儿,她像小时候听我讲故事一样,乐了。(本报记者 段海洲)

新闻推荐

教育培训的关键是更新干部观念 高 山

现在,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可谓是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然而培训效果是否尽如人意,却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细究原委,并非培训方式出...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