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弄墨”

西安晚报 2018-12-20 04:36 大字

□陈卓

常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心中有了这个“魔咒”,每次出差到机场的书店里,虽试着在书法布上挥毫几下,心向往之,又望而却步。书法,没有童子功似乎是不行的,但心里却是喜欢,曾向一位书法家请教:“我都过三十了,还能学书法吗?”“怎么不行,六十岁都可以,只要你喜欢。”

能学当然是能学,我内心深处有一层潜在的意思,那就是能否学好,甚至还能有点造诣?但一语警醒,从去年12月开始,听得建议,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开始,每天清晨少睡一小时,风雨无阻,未曾间断。失去了练就“童子功”的机会,我就用“笨鸟功”来弥补吧。自我检视,缺点是没什么艺术天赋,优点是认准的事能坚持,刚好应了勤能补拙那句话。

去年过年,本想写一个“福”字晒在朋友圈里。写了一个多小时,急得满头大汗,愣是写不出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福”字,越急越写不好,其实还是功力太差,遗憾顿生。今年过年,倒是有自信能自创一副楹联,给家里写副对子,聊以自慰。

对书法的迷恋,既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也成了一种不变的追求。每天清晨,当天空漆黑如墨,窗外路灯还璀璨夺目时,自己便端坐在书房,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甚至出差的时候,也要带上抄经本,练上几天小楷。书法教程大全、书法报、临帖吧等公众号长期置顶在我的微信里,成了每日“必读课”。大数据真是可怕,因为长期关注书法,百度给我推荐的文章每天都离不开书法。

再次走进碑林博物馆,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看门道”,《曹全碑》《圣教序碑》《玄秘塔碑》……神交古人,当抚触多宝塔碑,突然有一种特别的亲近,就像见到相恋了一年的爱人。无论参观名胜古迹,总不忘在意味深长的楹联牌匾前驻足欣赏,记得第三次走近延安宝塔,才关注品读前后横批“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八个大字,山水景物、风土人情,生活中处处有书法,留心处时时皆有学问。

林语堂说:“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书法有法度,心正则笔端,让我开始学会慢下来,一快偏偏就写不好,欲速则不达,让我的“急性子”终于找到了“磨刀石”。书法有温度,汉代扬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每每写完一幅作品,有酣畅淋漓之快感,透过一笔一画既能感触到当时的心境,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性。书法有力度,练了多久,功力多少,有无力道,行家一看便了然。书法有深度,历史上书法名家多是大文豪大政治家,没有人文底蕴写不好书法,书法与文学总是形影不离。书法有宽度,计白当黑,浓淡相间,藏锋露锋,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笔断势连,哲学辩证思维蕴涵其中。

初春,陪著名作家梁衡去袁家村游玩,我们俩都注意到村口大石碑上遒劲有力的书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都同时感慨这颜体练得很不一般。前不久赴京出差去梁衡老师家拜访,欣赏到郁达夫的真迹后,真如面见大师真人一般。见识、品位、毅力、格局……倏忽之间,习书一年,诸多受益,心中自明。

受益的何尝只是自己。儿子似乎也开始喜欢写字了,每天我平心静气,端坐书桌,研墨挥毫,他趴在一旁始学汉字,小小的童心也开始受到无声熏陶,书房真正开始像了书房,有了淡淡的墨香气,有了浓浓的书卷味。

三十“弄墨”,乐在其中。雍容晋韵,古法唐风,极趣宋意,此乐无穷,不分老少。含英咀华,妙会笔墨,当学之修之养之化之,更应坚持之。

新闻推荐

延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

本报讯(记者房佳)12月18日上午,薛占海、姚靖江、吴铁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等集中收看了...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