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路遥和他的文学轨迹 ——读《路遥年谱》

陕西日报 2018-07-25 06:24 大字

王光明

《路遥年谱》是一部翔实且有创意的当代作家年谱。它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当代中国作家生活与写作的系年纪实,也是一部浓缩版的当代文学史:既有助于人们解码“小说陕军”的文化现象,也为人们理解“80年代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个人与语境两者的互相说明,互相映衬,让读者重新回望和理解一颗殒落的文学星辰,一个辉煌的文学时代。

这部年谱由背景与正文两部分组成。背景部分为我们展现了社会转型年代的“文学场域”,而正文以翔实的史料,向人们生动讲述了一个中国作家梦想的萌动和实现这种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其中,有几个方面的记述非常引人深思。

文学之梦是生活的对抗

路遥的文学梦产生于贫瘠单调的岁月,路遥1970年萌动写小说的念头,以祭奠自己的妹妹和初恋;1972年与曹谷溪等人组建业余文艺创作团体,编辑《延安山花》;路遥同龄人中,在文学领域,出现了贾平凹、韩少功、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铁凝、王安忆、张抗抗、阿城、方方、池莉等多位知名作家。这些现象,既体现着现实对于梦想的致敬,也体现着文学作为一种凝聚经验和梦想的方式,对于苦难岁月中的青年有巨大的召唤力。研究青少年时代的不遇对人生成长影响的学者爱瑞克森,在他的名著《历史与生活历史》中提出,这些人摆脱不遇的条件是“必须找到一种独特方式,使他能以此来重演过去,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当的媒介,在尽可能大的规模上创造新的未来。”

 以作品反映人生主题

读了《路遥年谱》之后,人们不难发现,路遥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的基本主题,实际上也是路遥人生的基本主题。路遥的作品凝聚着被现代文明唤醒的、在边缘处境中浮沉与挣扎的新一代中国儿女的经验与梦想。《路遥年谱》所披露的材料,有助于人们理解路遥对自己所处理的题材、主题、人物的意识。

《路遥年谱》最感人的部分,是记述走上文学道路后,路遥与文友和上山下乡知青相互砥砺的故事,以及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激情和忘我精神。其中记述《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准备,援引路遥自己《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的叙述,特别值得留意:

“准备工作平静而紧张展开。狂热的工作和纷繁的思考立刻变为日常生活。作品的框架已经基本确定: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工程是庞大的。

……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期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他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

……

所有的文学活动和其他方面的社会活动都基本上不再参与,生活处于封闭状态。”

路遥的自述,既表现了他写作史诗性作品的野心和规模,也体现了作家对写作的认识、阅读准备和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

重现当年“文学场”

《路遥年谱》通过系年记述,向人们生动呈现了一个史诗性作家的成长,及其重要作品的写作、发表和产生影响的过程,而通过路遥的文学活动,又像打开一个视野极佳的窗子一样,让人们看到20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的风景,是一个由作者、编辑、读者共同创造的文学时代。作家个人年谱的好处是以微观或细节的方式处理历史,《路遥年谱》通过作品的印数、改编、广播和读者来信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感召力;书中最感人的部分当属路遥与曹谷溪、王维玲等人的友谊,从他们的交往、书信中,我们能切实感受什么是文学信仰和文学情谊。

自然,《路遥年谱》也不是没有可商可议之处,譬如“背景”与“正文”关系的处理,是否可以依据“谱主”作更合理的取舍?不过,就整体而言,我们应该感谢《路遥年谱》对路遥和他的文学时代的出色重现。

新闻推荐

教学技能展风采 才湛彰显育人功 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教师基本功大赛举行

本报讯(记者谷嫦瑜)教学是技术加艺术,为了突显二者的完美统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建立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科素质高...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