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青山绿水 留得住美丽乡愁 宝塔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见闻

延安日报 2018-07-05 15:35 大字

本报记者 思博海

盛夏时节,走进宝塔区甘谷驿镇罗家湾村,只见村内干净整洁、群山环绕,一株株山丹丹花迎风招展,仿佛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村民们居住在改造后独具特色的窑洞里,每户村民的院子里都有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部分村民家里还有卫浴间;村委会旁,休闲广场、便民服务室、红白理事中心、幸福互助院等便民服务设施、场所一应俱全;村上的污水通过管网集中收集到一起,通过村级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上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村民可随时通过互联网学习致富新技术……昔日尘土飞扬、满目荒凉的罗家湾村,如今变成了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的好地方。

罗家湾村的变化只是宝塔区人居环境改善的缩影。近年来,宝塔区以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努力打造具有陕北特色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2017年,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创建生态乡村12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47个、重点示范村47个。宝塔区的三个村定为7月4日召开的全省改善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点,宝塔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改善农村人居先进县区”。

产业融合,宜居又乐业

在甘谷驿镇罗家湾村,有位“网红”老人罗长明,他是古镇手编稻草第一人,现在一组稻草人售价500元左右,一年下来,仅稻草人一项就为他增加收入2.4万元。

在罗长明的作品里,有一群稻草人是眺望远方的姿势,他解释说:“这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待在家里有好的环境,能赚钱养家。”

“罗长明式的向往,就是宝塔区的奋斗方向。”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微笑着说,“我们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内容,与产业扶贫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苹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好生态牌、文化牌、休闲牌、观光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实现城乡特色产业、特色旅游、农民增收协同发展。”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甘谷驿镇代家沟村村民李刚因为外出打工手臂受伤失去收入来源,一度成为村上的贫困户。手臂养好后,李刚一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住上漂亮的新居,并且以不到成本五分之一的价格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蔬菜大棚。“我现在有7个大棚,西红柿年产量大概3万斤,收入相当可观。”李刚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下,妻子也在镇幼儿园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四改一提”,“面子”“里子”都干净

半年前,罗家湾村王庆峰家安装了无水马桶,现在自家房子周围没了臭味异味,更没了苍蝇蚊子嗡嗡转,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我住在这山沟沟里,咋都没想到能跟城里人一样,用上这高科技厕所!”王庆峰高兴地说,“无水马桶能自动抽走臭气,污水不溅射,还能把排泄物无害处理成庄稼用的肥料,这给引水不便的山体住户可是解决了大问题!”

“小厕所,大民生。我们改善人居环境,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刘景堂说,宝塔区通过改居民旱厕、改污水收集、改破旧房屋、改乡村陋习、提升基础建设“四改一提”工程,让乡村人居环境“面子”“里子”都干净!

垃圾兑换“银行”在宝塔区已经实现全覆盖,通过“捡垃圾、存积分、兑奖品”的形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为每一户村民配备分类垃圾桶,并悬挂垃圾分类指示牌,建立了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长效保洁机制,既节约了环卫保洁的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全镇环卫保洁能力,让全区环境焕然一新。

宝塔区以罗家湾村为试点,推进“农村改厕”民生工程,全面铺设无水马桶,引进专业污水处理公司,率先建成日处理量30m3污水处理站,达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同时,全镇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方式,分四类收集垃圾,镇环卫所分时间段日产日清,做到“收得齐,集得起,运得走,处理得掉”,从根本上杜绝了农村臭味满天飞、污水到处流的状况。

宝塔区住建局局长刘大庆介绍说,为了让农民尽快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区上制定出台了《宝塔区农村卫生改厕导则》,大力推广双瓮式漏斗厕所,积极引用无水马桶,有条件的采用水冲式厕所;明确规定旅游乡村要修建1至2座水厕,人口较多的村庄修建1至2座公厕,公路沿线的村庄配置双瓮漏斗式厕所,偏远村庄户厕全部入院、粪坑密闭;大力推广旱厕改水厕、双翁漏斗式、电热丝、三格化粪池、无水马桶式户厕改造。目前,全区新建公共卫生厕所228座、改厕4304户。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留住美丽乡愁

走进冯庄乡康坪村,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绕、干净整洁的美丽村庄。

近几年,康坪村通过统一实施房顶处理、挽花栏墙、窑面粉刷、院落硬化以及改水、改厕等工程,修缮了知青旧居,新建知青文化园,发展农家乐,让村民处处与绿色相伴,真正记得住乡愁。

该村村民白建国是康坪民宿小院的老板,几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脚下的这片土地会发展成现在的模样。

“以前的路都是土路泥路,一下雨就出不了门,外面转一圈回来鞋上都是泥,村上环境也不好,垃圾很多。现在,村级路都是水泥路,很多城里人来这里旅游休闲,这边的农家乐生意特别红火。”白建国说。

冯庄乡率先闯出一条以民宿旅游推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村集体壮大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挖掘知青文化,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将“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建成康坪村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引进延安德耀旅游公司,以窑洞入股分红的方式,整体打造特色民宿项目。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综合体,做到春可赏花、夏可露营、秋可采摘、冬可认养,让游客看得到青山绿水、找得到美丽乡愁。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让白建国所在的康坪村打开了一扇通往金山银山的大门。但富起来的不仅仅只有康坪村,万花山乡佛道坪村通过引进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已成为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具有陕北特色的精品乡村休闲度假村。

刘景堂介绍说,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宝塔区重点发展以休闲、观光、采摘、垂钓为主的乡村旅游和城郊经济,使村民不出远门有班可上、有钱可挣。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宝塔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新闻推荐

咸阳市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中心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讯(陈健)6月21日至22日,市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中心党支部赴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梁家河等地...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