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里的时光
鲍双兴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端坐在窑洞的门前,慵懒地感受午后温暖的阳光,这样一幅惬意的画面在脑海里铺展开来,心情是温润的,时光是幸福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一道鸿沟,奋斗是一道架起的桥梁。
当我踏上陕北的土地,心中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喷薄而发的黄河之水,庄重深沉的黄土高坡,还有那用生土建筑的古老窑洞。人类的智慧照耀之处,萌发出思想的光芒。在黄土高原上依势而建、与土共生的窑洞,犹如含在大地口中的一颗颗珍珠。最初知道窑洞这个词语是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在那里,一位农民奋斗的动力来源于修建几孔窑洞,以便成家立业。陕北的风云在古老的窑洞上空飘摇,孙少安兄弟生活的双水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缩影,面对贫穷和困难,孙少安不屈不挠,开办了窑场,在那个贫瘠偏僻的土地上开辟新生活,让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奋斗,梦想才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文学来源于生活,当我站在延安杨家沟的窑洞前驻足沉思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窑洞对”来。 1945年7月,黄炎培应邀飞赴延安访问,在延安的窑洞里,他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长谈,当谈及“国家兴衰周期率”时,黄炎培直言六十余年,耳闻亲见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将延安的生活所感所思所想,撰写出《延安归来》。
如今,回望七十余年征程,岁月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奋斗开启了中国梦的新篇章。
当烈日西沉,暮色笼罩大地,车子在道路的分叉处,沿着“S”型小路蜿蜒向下,带着一路的兴奋来到了我们这次居住的窑洞宾馆。这是一处临近山坡的低洼地带,窑洞就镶嵌在崖中。望着圆弧形的白色天花板,感觉心灵离天地都很近,仿佛睡在了大自然的怀抱里,不由想起当年在窑洞里奋笔疾书的路遥,想起千古佳话“窑洞对”的画面——窑洞,带着我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
时光飞逝,古老的窑洞用它那质朴的秉性、厚实的胸膛托起红色的天地,踏着岁月的年轮,把奋斗铺筑在古老的黄土地上,焕发出熠熠生辉的青春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尚官)今年以来,建行延安分行积极践行“房子是用来住的”理念,加快“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在延安落地,日前已成功发放延安市首笔租房租赁贷款,力争打造租购并举住房业务新名片。住房租赁信...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