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纸上春秋应述英雄事

榆林日报 2017-12-21 13:18 大字

李苗苗

伟大的时代孕育动人的故事,精彩的篇章需要精彩的讲述。

在这个风云变幻、思想活跃的时代,文艺创作者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素材犹如江流水涌,映照着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尽管有改革激流勇进、尽管有传媒日新月异,但在今时的文艺创作中,少了有尽显崇高美的英雄来解读时代,那些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舍生取义的情怀和牺牲精神仿佛在文学中悄然退场了。

有人会说,因为这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芸芸众生的身上没有大爱,自然不可能产生出让人心灵震撼和感动的美。的确,因为和平与祥和,英雄能够出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我们仔细去发现去追寻,生活中并不乏有英雄的出现。观望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既然需要弘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时代精神需要被一种崇高和伟大所引领,那么,文艺创作又何妨提倡英雄主义呢?

回望当代文学史,英雄叙事在上世纪中叶曾担当着重大的教化使命。像《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铜墙铁壁》《创业史》《艳阳天》等经典作品,高扬着英雄主义大旗,表现着昂扬的革命斗志,也激励着一代人为祖国的强盛奋斗砥砺。这些文学作品,追求大气阳刚的崇高美,极力张扬力量美,展示崇高和悲壮。

尽管后来有文学评论家们认为,那个时期的英雄叙事创作是“神”的文学阶段,英雄们没有表现出有普通人的情感,很少有人性的挣扎。但我们还是能够回想起,正是因为在这些“英雄”的引领下,人们斗志昂扬走过了新中国最艰苦、困难的时代,最终红旗漫卷,向繁荣富强挺进。

英雄叙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的英雄们渐渐被还原了普通人的情感,而且,英雄们渐渐融入到生活之中,成为普通一员,这是一种顺应时代的改变,英雄形象因此更加丰满,英雄也有家长里短,也有儿女情长,因此才和我们的生活更贴近,和我们更亲切。此时的文学,渐渐百花齐放,英雄叙事不再是主流。文艺创作开始反思,文艺创作者们以强烈的责任感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冷冽地思索,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文艺创作也沉静客观地表达,像《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忠实记录时代嬗变,也刻画出闪烁着时代光辉的英雄,至今读来依然令读者心潮澎湃。我们还可喜地看到,人们欣赏生活中的英雄,尊崇引领时代的英雄,也以包容的心态迎接来自理想中的英雄,上个世纪末武侠小说的风靡就能说明。

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前进,文艺创作的多角度嬗变,文艺作品中的英雄逐渐被消解,变得世俗化起来,甚至在部分作品中,为了体现另类和吸引眼球,出现了反英雄的倾向。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的孜孜追求渐渐让精神荒漠化,而且因为革命美学的长期占据主流,人们厌倦了崇高美,审美疲劳让他们渴望欢乐美。此时占领市场的大部分文学作品自然而然的充当了这个时代欲望的宣泄者,文学创作在很多创作者的手中,不再是为了表达崇高,而是成为追逐市场和金钱的工具,人性中的假、丑、恶被空前地挖掘,但这样的夸张描写却因为披上另类的外衣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某风靡一时的文学作品中,曾执理想之笔的文学创作者形象也不仅世俗,甚至龌龊起来。这不能不说是文坛的悲哀。当精神不再被强调,信仰不再备受推崇,没有崇高的理想的文学作品大行其道,文艺创作中曾占据着主流地位的崇高的英雄落幕了。

为了体现复杂的人性,当然更为了追逐市场,作家们也创作所谓“英雄”,但此时的“英雄”必须要加上引号,他们是具有“兽性”的各种生存角逐的胜出者,他们所追逐的不再是人间大爱,而是权力、金钱和美色,他们在社会的搏击中使出浑身解数,不达目的不罢休。当然在文学界也出现过为数不少的优秀作品,但受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具有美好情怀和信仰,坚持理想、舍己为人的“英雄”根本无法占据文学的主流,甚至坚持理想、舍己为人的人在文学创作中往往还会像小丑一样处于被作者嘲笑的位置。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历程;笔底波澜,推动历史车轮向前。我们的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文艺创作不应该只承担着描摹记录的责任,从日常琐事中提取大写的人,使人神性的光辉被挖掘、放大,应该是一个有良知写作者的社会担当。我们不难发现,过去文艺创作中的英雄因为时代的渐行渐远相对难引发人们的共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人们的精神引领中却依然存有深深的英雄情结。观望文坛,网络作家们甚至用架空的历史、创造虚无的神话人物来制造“英雄”,虽然这样的作品不被文坛主流接受,却往往得到受众追捧,这难道不是用来弥补心底对英雄的渴盼和期待吗?因此,今时今日,文艺创作者更应当有纸上春秋应述英雄事的担当。

纸上春秋应述英雄事。完美英雄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文艺创作在书写时代的同时也是用来弥补生活的缺憾的。特别在“假大空”“矮小偏”文学形象遍布文学作品的今天,人性被极力张扬,但人的光辉性被遮蔽、人性中真善美被怀疑。纸上春秋更应讲述英雄事,我们需要人生楷模的审美需求,也需要英雄引领时代的精神走向。

新闻推荐

浅议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教育开发

■喻婷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重要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教育对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重要的德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