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群众有房住 增收致富底气足 ——宝塔区以“四项机制”助推脱贫攻坚

延安日报 2017-12-09 10:14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小艳

今年以来,宝塔区对照贫困群众有产业、有就业、有住房、有保障、有人扶和贫困村有专业协会“六有”标准,探索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政策落实稳定机制、就业脱贫双赢机制、内生动力造血机制等四项决战脱贫攻坚的新机制,不断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相对贫困问题,形成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今年,宝塔区从实际出发,在过去移民搬迁政策的基础之上,根据群众具体情况分类施策,逐步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问题。

“比山上好多了,孩子上学、出门打工、看病就医等都比以前方便,这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李渠镇东惠苑扶贫移民安置小区的小卖铺里,赵德胜一边打理着货架,一边和大伙儿闲聊着搬迁以来安置小区发生的新鲜事。

今年,宝塔区经过多次摸底调研,通过回购商品房、建设安置小区、幸福互助院安置等方式,对基础条件较差的788户2336人在册无房贫困人口,签订了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脱贫“三项协议”,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为便于贫困群众就近发展产业,对不愿背井离乡的503户贫困人口,采取就地新建安全住房的办法,在全面落实中省市危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区财政专门拿出726.1万元,将新建户、维修加固户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08万元、1.5万元,是全市危房改造补助最高标准。

让老有所养贫有所依

“他就是我雇的保姆,每天来照顾我。”贫困户刘明忠指着刚进家门的王建平对记者说,“雇人的钱由政府给。”

57岁的刘明忠和54岁的王建平都是宝塔区东风社区的居民。刘明忠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高位截瘫,父母过世后便独自生活,虽然有残疾补贴、低保等经济保障,但洗衣、做饭等日常小事对他来说却都是大麻烦。王建平独自抚养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平时就靠打零工维持家里的生活。两年前,宝塔区开始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实施“一岗双助”惠民工程,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像王建平一样的服务人员,每月都可以领到2134元的工资。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等都是可以借以脱贫的选择。然而,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必须以社保兜底的政策来解决,这是社会公平发展、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重要保障,当然也是最温暖人心的扶贫方式。

目前,宝塔区共安排公益专岗服务人员300人,335名贫困户受益。“一岗双助”既解决了贫困户没收入、生活无人照料的问题,又使两个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保障,通过就业脱贫双赢机制,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依。

让农民产业收入更稳定

“有多少要多少,作为农民,我们只要保证质量,这个村子的谷子就不存在没有销路。”今年10月,宝塔区姚店镇尹屯村村民刘随旺家的谷子喜获丰收,更让他高兴的是,谷子还没有收到家里,延安峁圪垯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就和他签订了收购合同。

刘随旺家的谷子能有好销路,得益于宝塔区百企联百村的好政策。这项政策充分发挥了内生动力造血机制的作用,激发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意愿和能力。

今年,针对贫困户生产农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定、流通环节多、成本增加、产销链接不紧密等问题,宝塔区在全区开展了党政事业、学校单位、非公企业帮扶农产品销售的“两帮”活动,通过干部帮生产、企业帮农畜产品销售,建立了“定单式”产购销协议或合同。全区共落实163家党政企事业单位帮扶877户贫困户,签订农畜产品帮扶销售协议769份,销售农产品30余吨、生猪98头,使贫困群众产业收入更加稳定。

同时,引导80家非公企业和社会党组织结对帮扶80个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使贫困群众在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扶贫成效不断显现。

新闻推荐

爸爸,请您戒烟吧

也许是几次,也许是十几次,我们一直在劝告您:“不要再抽烟了,尽早戒烟吧!”可是,您总是不听劝告,还是一直抽。别看小小的一支烟,对人的危害可是很大的呢!您还记得吗?每次您体检回来,医生都在您的体检报告上写...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