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外国女婿:马海德
刘院院
1939年12月,延安的冬天分外寒冷,这天,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苏菲患了感冒,浑身发烧。同窑洞的战友们劝她赶紧去找马博士。他们说的马博士就是马海德。这个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医学高才生,在来中国之前就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他不远万里来到上海从事医疗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来到延安。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性格开朗,说话非常幽默,毛泽东和老百姓都喜欢找他看病,人们称它为“万能博士”。
苏菲找到了马海德的窑洞。门开了,马海德一脸惊讶,她看见脸被吹得红扑扑的苏菲,简直是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天使。马海德第一次发现了东方女性的魅力。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姑娘。
马海德对苏菲一见钟情,当然不肯放过这个好机会。他细心为苏菲诊断之后,还特意配制了粉红、淡绿两瓶药水;第二天,他在淡绿、粉红两页信笺上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了一封额外的信:“我衷心希望你能按时很好地服药,早日恢复健康,恢复你那美丽的微笑!”苏菲虽然不知道马海德的心思,但对他的细心的俏皮的语言产生好感。
转眼到了1940年的除夕,由于是传统节日,所以联欢会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礼堂里充满了喜庆气氛,作为联欢会上唯一的一位国际友人,马海德成了焦点,而他表演的节目更是把联欢会推向了高潮。
联欢会后苏菲满脑子都是马海德逗人的模样,渐渐的二人见面多了,互相了解的越来越深刻。苏菲崇敬马海德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而马海德对苏菲甘愿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举动也深表感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两颗年轻的心贴得更紧了。
马海德认认真真地向组织打了一个报告,只过了两天就得到了批准,二人决定结婚,那时在延安,两人都是革命队伍里的人,结婚都是向组织打报告,批准了就行,没有别的手续,但是马海德认为不够,坚持要去政府登记。结婚证是用最普通的纸印刷的,上面写着马海德三十岁,周苏菲二十一岁,于1940年3月3日登记结婚。下面还有证婚人、主婚人姓名,结婚证上还盖了边区政府的大印。结婚证是两联的,应撕开男女各保存一张,可是马大夫不让撕开,他说我们一辈子也不要分开……
苏菲和马海德结婚遭到苏菲一些同学的反对,原因是她找了一个外国丈夫,有些男同学还把马海德看作仇人一样,有几个人还拒绝参加他们的婚礼。你说,这个外国人把人家的校花娶走了,人家会高兴吗?毛泽东倒是十分地赞成,说马海德是中国的女婿,并和周恩来一道参加了两人的婚礼。
1988年10月,马海德在与苏菲共享近半个世纪的美好姻缘后,无比眷恋地永别了苏菲,享年七十八岁。
(作者单位:延安革命纪念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新银通讯员高树丽)11月17日,由宝塔区人社局、区民政局主办,宝塔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宝塔区人力资源市场承办的宝塔区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宝塔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此次招聘会的主...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