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蓝地绿水清——延安的美丽崛起 ——延安市创建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综述

延安日报 2017-10-18 15:56 大字

本报记者 叶四青

10月12日,记者在师范路大砭沟沟口路边行走时,正前面一大一小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带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走在前面,大约是没有装好的缘故,妈妈兜里的纸团突然掉了出来。

“妈妈,纸掉了!”男孩随即弯腰捡起来,并用稚嫩的童声对妈妈说道。

“这是掉了的纸,不能用了……”妈妈看了一眼说道。

“老师说,不能乱丢东西,我一会儿扔垃圾桶里……”

妈妈对孩子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环境保护需要群众广泛参与。文明的延安人让城市更整洁、更美丽,延安市创建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或“创模”)让延安人更文明。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迫切需要。在他们的坚强领导下,延安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全方位宣传报道,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省级环保模范城市27项考核指标中,延安市全面达标24项、基本达标3项,自评得分97.8分,达到了陕西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要求。

做法:创模是“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出成效

市委、市政府将创建省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2+1”三城联创的六个专项创建之一,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写入市党代会报告和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32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专家编制创模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下发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动。同时将创模作为“一把手”工程,与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创模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让压力传导到“末梢神经”上。

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明察暗访,亲自督查督办。市创模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问题。市创模办抽调业务骨干,加强对创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各单位、各部门都把创模摆在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强力推动创模工作。

创建坚持项目支撑,重点推进创模“九大工程”40个重点项目,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抓延河水质达标工程,统筹推进延河库坝、堤岸、河湖、湿地、河滩公园、水保生态等综合治理,促进延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抓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抓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延安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设立“延安应急救援中心”和“王瑶水库水上应急抢险中心”,建立“三级梯队、四大主力、五大战区”应急响应机制,实施王瑶水库、红庄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和引洛济延工程,黄河引水工程黄延线全线贯通。

抓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建筑垃圾实行合同化管理和许可证管理,完成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主体建设,建成宝塔区建筑垃圾填埋场,建成盛源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改造提升垃圾压缩站5座、露天垃圾台及敞口垃圾屋1272个。

抓工业污染治理达标工程。强化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抓噪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划定机动车禁鸣区,严控夜间施工和商业噪声,实行中、高考期间噪声管制,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市区环境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抓绿色创建工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村镇创建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抓宣传教育工程。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环保政策和理念。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了明天”和“小手拉大手”主题实践活动,弘扬绿色文明,倡导绿色观念。

抓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新区建设,大力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实施旧城改造,逐渐剥离老城区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构筑交通环线,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延安。

成效:天蓝、地绿、水清,新城老城各自精彩

8月17日,来延安学习的云南西双版纳日报社总编丹洛说,延安的变化让自己眼前一亮。以前在书本上、影视剧里看到的延安沟壑纵横、黄沙漫天,现在延安天蓝、地绿、水清。“延安的美丽让人感动,不像我们那边环境能自然恢复,延安生态脆弱,延安人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环境。”

1999年,延安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全国率先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迅速掀起。截至目前,延安完成退耕还林1077.5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达到67.7%,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十多年间陕北地区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400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延安加快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市级重点项目等中省市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累计新造林364.0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77平方米。

2014年,延安市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经历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战,延安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被评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2016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发力,2016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不超过100的天数达到290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居全省前列,“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延河流域综合施治,实施的合页坝、滨河长廊、湿地、河滩公园、绿色生态岸线等水景观工程,新增城市水域面积4.93万亩,绿化面积2747亩,水清岸绿生态家园已经显现。

市委、市政府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延安新区一期工程填方造地16平方公里,完成建设项目110个,绿化9千余亩。25条市政道路、6条新老城连接线建成通车,新区第一小学、初中、高中建成投用,为民服务中心、大剧院、学习书院建成开放,安置房、保障房和干部住宅楼陆续交工,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和政法大楼主体完工,5个公园广场建设顺利推进,延安大学新校区、华为延安云计算中心开工建设。

在上山建城的同时,实施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搬迁12万居民,逐渐剥离老城区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再现延安古城历史风貌。实施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等核心区居民下山、安置房建设、土地收储等59个旧城改造项目,西北局旧址、凤凰山旧址、延安知青博物馆、杜公祠和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11个单体馆建成开放,1938延安主题街区、东方红大剧院、圣地河谷金延安一期投入运营,延安革命旧址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扎实推进,老城区公共空间充分释放,文化旅游功能日益彰显。

新闻推荐

刘晓军调研大唐延安热电厂供热管网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方大燕)10月17日上午,副市长刘晓军现场调研大唐延安热电厂供热管网项目建设,并与大唐陕西发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肖启标,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燕海增座谈合作事宜。刘晓军、肖启标、燕海...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