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潜心钻研除病魔万紫千红春满园 ——记第十届延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张静

延安日报 2017-08-31 16:49 大字

三尺讲台之上,他恪尽职守,诲人不倦;科研立论之时,他甘于寂寞,勤于探索。对待学生,他仿佛是在画工笔画,细细雕琢;对待研究,他又像是在画写意画,义无反顾,精益求精。他就是延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张静副教授。

张静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教书育人、思想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在其中,书写了亮丽的人生画卷。

因地制宜创新科研成果丰硕

张静善于思考,创新意识极强。针对陕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结合自己科研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陕北地区多发胃癌和宫颈癌,这可能与当地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张静及其项目组通过7年的研究,明确了陕北地区妇女的HPV感染率及特异型别特征,填补了该区域相关数据的空白。同时,对高危型和低危型HPV引起病变差异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解释了高危型HPV感染引起宫颈癌,而低危型HPV只引起非侵入性的增生的原因。还从药物干预、单靶点干预、网络干预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宫颈癌干预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以上研究对宫颈癌的进一步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延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美国FoxChase癌症中心研究员对项目组成员在CancerBiology&Therapy上发表的论文发表专门述评文章,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针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地区高发原因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陕北地区染色体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荣获延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荣获延安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从科研成果来看,张静已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延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延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陕西省卫生厅科研项目1项,延安市科研项目2项,延安大学引导项目2项、专项基金项目3项,指导大学生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先后在《CellularandMolecularBi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参编人卫版教材3部。2016年入选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团结协作引领堪称为师楷模

“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静深知团队、平台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近年来,主持申报获批延安市重点实验室——“延安市慢性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多方协作,力求通过从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监测、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甄选应用、大数据库建设、慢性病的预防等五个维度构建针对陕北地区常见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学院获批陕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及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基础医学”、延安市科技创新团队—“神经生物学创新团队”、延安市重点实验室—“陕北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资助项目—“基础医学”、延安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陕北地方病研究院”、延安大学重点扶持学科—“病原生物学”等多个团队及平台项目,而他均为申报组织实施的主要完成人,为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路漫漫,教研涯无边。如今,张静又在迎接新的挑战,开始着手新的课题研究。

新闻推荐

延安市有网约出租车了 先期投放200辆方便市民出行

本报讯(记者郑鹏)8月30日,延安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试运营正式启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振东宣布试运营启动。先期由“优+e“约行”“滴滴”三家网约车平台投放的200辆网约车在当天开始试运营。...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