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周随新:用镜头记录大美延安 本报记者 赵秉瑜 实习生 张译心

延安日报 2017-08-28 18:26 大字

拍一张照片容易,拍一张风景照也很容易,但近40年坚持拍摄延安风景名胜、革命旧址和民间艺术照片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周随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延安城市建设的见证者,延安历史发展的记录者,弘扬延安红色历史文化的宣传者,他用镜头,留住了最美延安。

人物档案

周随新,曾在陕西省建筑总公司构件厂、延安地区建筑总公司工作,1984年调入中共延安市委党校。70年代开始业余摄影创作,先后在国家、省、地级报刊、杂志上参展并发表艺术、新闻、资料照片千幅,并多次获奖,正式出版物有168幅摄影作品。其作品曾在日本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馆展出。

90年代创艺主编了《延安革命旧址》《延安名胜景观》《延安民间艺术》三本画册,

2016年,出版了《光辉的足迹》一书。

因为钟爱

初见周随新,没聊几句,他兴冲冲地从书房抱来一摞书,逐一摊开,向我们展示他从事摄影以来取得的收获,厚厚的5本旧报纸剪贴本,还有他自己主编的书籍《革命的足迹》和三部画册《延安革命旧址观览》《延安名胜》《延安民间艺术》。

周随新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故对这方水土非常钟爱。早年,他曾喜爱绘画,并借助丹青对陕北的山水风物进行描绘。之后,他又喜爱上摄影艺术,从80年代初他的摄影作品在“全国13个历史文化名城摄影展”中展出之后,他便对摄影投入了更大的热情。从70年代到90年代,周随新先后在全国、省市的报刊杂志发展新闻和艺术作品近千幅,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收入到许多图书中。尤其是1993年,他的作品在日本东京展出。浑雄苍凉的陕北风光在域外得以展示,这对周随新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让他更加热爱这块土地,他北上大漠,南进黄龙山,把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用摄影镜头记录了下来,这成为他以后三本画册出版的第一手资料。

看着这些印着岁月痕迹的剪贴本和眼前的彩色画册,周随新的的脸上满是喜悦和自豪。这些照片有人物抓拍,建筑景物、革命旧址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革命旧址的照片逐渐多了起来。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城,革命旧址就是一笔宝贵的摄影资源,在一次次出外采风和拍摄中,周随新加深了对延安历史文化,尤其是红色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把镜头更多的对准了延安革命旧址、风景名胜和陕北民间艺术,在他的眼中,它们透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大美,尤其是在黑白配色下的构图中,散发出悠长岁月积淀下的厚重历史,更是吸引着他用相机记录。

源于“傻”劲

四年间,周维新出了三本画册《延安革命旧址观览》《延安名胜》《延安民间艺术》,这三本画册,从不同角度将陕北、将延安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将陕北的民间艺术介绍给外部世界,让人通过这三本画册,对陕北和延安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周随新饶有趣味地告诉我们,这三本册子的形成源于一次偶然。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周随新将自己拍摄过的照片制作成明信片,在革命旧址内摆了个摊卖,一块钱一本,没想到颇受游客的喜爱。鉴于这次的经历,他萌生了将这些革命旧址的照片制作成册,专门向外地游客介绍的念头。说干就干,1995年,《延安革命旧址观览》出版,这是他的第一本画册,更是他所拍摄的革命旧址集大成。可是延安不止有革命旧址,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

“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的历史、民俗和文化”。在此念头的驱动下,1996年他又出版了《延安名胜》,遗迹都有了,怎能缺少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也同时出于对民间艺术的保护,1999年,《延安民间艺术》出版了。为了拍摄这些照片,他跑遍了延安市区以及周围的县,在《延安民间艺术》中,因为条件有限,只能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照片收录,他特地找人打听谁的作品最好,哪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然后跑去拍摄。周随新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着艺术,陕北窑洞上的窗棂本是平时大家最不注意的东西,没想到在周随新的镜头下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态。可是周随新还是很惋惜:“为了将各个地方不同种类的艺术都呈现出来,只能各选一张,还有好多好看的照片没办法登出来。”那时西安的印刷技术还不够好,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他南下深圳多次,有人说他傻,花这么多钱干这种事,他自己也自嘲道“就是傻,可就是想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这座城!”

成于责任

有了这三本册子的开端,他又开始计划,想要做一本收录延安革命旧址的书。在这么多年的拍摄中,拍的越多,对历史的了解也就越多,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越多就越自豪。在妻子的影响以及在摄影爱好和对家乡的热爱下,周随新四处奔波,上山下乡,有些地方太偏僻,他就先坐大巴车,再倒换工具车,然后步行,一定要去到那里,一定要把这些革命旧址全都拍下来!从2013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历经5年的时间,他的书《光辉的足迹》出版了。全书收录了265处102个点的革命旧址的珍贵照片,并附以了一定的文字说明,全书图皆为黑白照,且尽量选择老照片。周随新偏好黑白照,他说:“黑白照更有历史的沧桑感,越老的照片越是体现历史价值。”

这本书填补了延安没有系统汇编革命旧址的空白,不仅作为了旅游介绍,更是作为了党校教材使用,他自己笑着说,这是业余人员做了专业人员应该做的事,也是为党校作贡献了。这本书中的一些旧址已经不见了,收录的照片可能已经成为绝版,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但同时他的表情渐渐凝重下来,几乎走遍整座延安城的周随新,轻轻抚摸着那些被人为或是自然破坏、已经只能从老照片里一睹昔日历史的遗迹照片,“还好拍得早”他笑得有些苦涩。

用照相机记录延安各处革命旧址这个任务量是巨大的,过程也是艰辛的,做成这件事不仅仅是靠着对摄影的热爱,更多的是对延安这座城市的热爱。随着延安日益的进步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一些革命旧址、古城遗迹逐渐消失,周随新做的这些事不仅仅是发展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更多的是想要唤起社会对遗迹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新闻推荐

延安精神的新实践

初秋的八月,依然炎热。在十九大召开前夕,记者离开齐鲁大地远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深入革命旧址、延安新区、梁家河村、洛川等地进行采风考察。每到一处,记者心灵深处...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