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安的初心 桂千富
近代国学大师黎锦熙在参与修编《洛川县志》时写道:“今县近百,夙多望邑,惟洛川名最不著。”近百年过去了,不为人知的洛川终于出名了。洛川不是爆款,不是网红,名出得缓慢而艰辛。政府的简介和汇报中习惯这样写:“洛川因洛河而得名,因‘洛川会议’而著名,因‘洛川苹果’而驰名。”
洛川高塬,53万亩苹果一眼望不到边。春天,明媚的阳光打开南部塬区第一树果花,随后白色粉色的花朵渐次绽放,花浪由南至北涌动,蜂蝶伴飞,沁香四溢;秋天,艳阳直接表白,羞红了第一颗卸袋后嫩白苹果的脸庞,羞赧的红云如初升的朝霞由近及远漾去,连空气都浸透了香甜。有诗云:“红粉漫施悦人颜,食后流涎仍觉甜。借问珍果何处有,神功点缀洛川塬。”
初心初定
说洛川,绕不开苹果;在洛川,绕不开一个人。洛川有他的研究会,有他的纪念馆,有他的雕像,他生活过的村子被打造成“中国苹果第一村”。他是洛川乃至陕北苹果之父——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的农民李新安。国学大师预计到大事件、名人能带火一个地方,不会想到一个农民会带火洛川。李新安的带货能力超强。
李新安幼年丧父,颇多磨难,却怀雄心壮志。他有一天放学回家,二爸从西安带回几颗又红又大的苹果,妈妈给了他一个小的,一口咬下去,脆香甘甜。哇,还有这么好吃的水果。他家里有两棵红果树,每到秋天,爷爷拿着拐棍坐在树下看果子,提着拐棍追赶偷果子的人们。即便这样,果子成熟后,剩下寥寥无几。红果脆甜,就是太小,经不起贪婪、锐利的牙齿爱抚,汁水少得可怜。他立下初心:一定要把苹果引到洛川,让乡亲们吃到苹果。
李新安的初心另类可笑。旧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欲壑难填的肚子,苹果连辅料也不算。私塾里最大的学生的理想如此偏离正道,迎来学弟们快意的嘲笑和讥讽。稔熟子曰诗云,又见过世面的老师眯着干瘪的小眼睛说:“你娃有志气,只要你有恒心就能办到。”
刚成年的李新安,顾不得初心,得先经受生活的大巴掌。还没有长出胡须,就同陌生的小脚女人成了婚;还没有开启真正的人生,就被拉了壮丁;还没有被同化成人渣,就星夜逃回阿寺村。这一番被动、无奈的操作,把真人搞成虚拟,白天倒成黑夜。二爸带他来到洛川城里回乡探亲的远方姑父屈伸家里,他是河南灵宝国军106师副师长、政治部主任。
李新安当上了让人眼红的勤务兵,却心不在焉:洗袜子把袜子搓破;拿杯子把杯子丢了;翠屏山战役,炮弹打来,他比师长躲得还快。
“你不是当兵的料。”屈伸说。李新安无地自容。他想家乡,想妻儿,想未来……他从黑暗遁入黑暗。
“想不想把苹果引到洛川?”屈伸主张实业救国,可他身不由己,几次努力都收效甚微。灵宝李工生的“工生果园”名扬四方,军中高官前往参观,探察后路。
“想!想!想!”李新安脱口而出。他没有想到这里有苹果。真是老天有眼。
屈伸异常激动。如果李新安能学会务苹果,回去打前站,他的人生或许还有续集。李新安高兴自己兜兜转转终回到儿时心仪的苹果上。他没有想到还能背负姑父的理想,他们成为了同道挚友。
灵宝学艺
“洛川苹果”词组飞速飙红,洛川人趁势开吹:世界上有四颗苹果,第一颗是伊甸园的智慧果,第二颗是牛顿的灵感果,第三颗是乔布斯的科技果,第四颗是著名的“洛川苹果”。唯有洛川苹果才是水果之王的颜值和美味担当。如果你吃了洛川苹果,这牛皮不算大。消费者说:“吃过洛川苹果就不想再吃别的。”
李新安明白,要引种苹果,就要自己育苗、嫁接,培养出树苗。他趁姑父回来养伤的机会,向姑父说了自己的想法。屈伸赞同,借钱租地,亲自前往。1944年,李新安终于有了自己的苗圃。3年后,沐浴着枪炮声的第一批树苗出圃了,他把树苗卖到许昌、洛阳。李工生没有想到,他的隔代弟子把奄奄一息的理想炭火又吹出火苗,他无法瞑目的眼睛应该可以合上了。
把树苗带回洛川
洛川自古是“陕北粮仓”“麦油之乡”。山顶上的平原,千余米的海拔,明显的昼夜温差,充足的阳光照射,适中的雨水滋润……子午岭、黄龙山如贵妇的修长胳膊,呵护着这片平坦、广袤的土地。洛川天生是农业的宠儿。劲道的小麦,喷香的菜油一直是全市全省人喜欢的舌尖美味。没有人知道,李新安、屈伸为什么要舍去填饱肚子的粮食“正道”,去追逐短暂快感的苹果“旁门”。几十年后,科学证明,洛川是最适合栽种苹果的地方之一。
1947年的冬天,苦难深重的中国还需冲破黎明前的最后黑暗。灵宝一片慌乱,洛川在围城中。屈伸原本想让李新安带回树苗,栽在城里他家的地里。而他奉命外调,前途未卜,洛川前景不明。只能带话叮嘱李新安一定要把苹果引回洛川。二人行变成独行侠,于屈伸无疑是多米诺骨牌的崩塌,于李新安并无大碍。他起初没有预设同道者。他买了地图,在姑父的远程建议下,勾勒出一条曲折的回洛路线。
李新安精挑细选了200株壮树苗,仔细包裹好。这是他和姑父的全部希望,也是洛川的希望。火车挤满了暴躁、恶意和危险,容不下一颗初心。他买了毛驴,驮着树苗,躲着战火往洛川迂回。一路上绕秦岭、过黄河、趟泾渭、越金锁、躲盘查,终于到了宜君,隔县相望。李新安的心情激动又复杂。洛川激战正酣,枪炮声不时传来。国军盘查越发严格。在宜君梁上,李新安没有躲过十五,毛驴被蛮横征调。他撕开棉袄,找出仅有的积蓄,希望高抬贵手,结果钱与毛驴一同被没收。他背着树苗,一步步往回挪。幸亏遇上回洛川的马帮驮队,200棵树苗穿越洛川攻城密集的炮声回到故乡阿寺村。
200株,6.7亩,洛川历史上第一个苹果园在水深火热的塬上诞生的历程,充满了悬念、曲折。知恩图报的苹果树苗顽强地落地生根,躲过了村民的歧视,躲过了伪乡公所的围剿,躲过了粮油的排挤,从末座不断位移,最终坐上主宾。今天,洛川人均3亩果园,名列全国之首。80%的果农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
李新安长期高强度劳动,积劳成疾。1983年5月2日,他写完最后一个政协提案——《关于洛川及渭北高原苹果生产的两点建议》,几天后,年仅64岁的他与世长辞。李新安走了,心愿被各级领导和20万果农继承接力。人们说,洛川苹果好吃,是因为老天的赐予。只有洛川人知道,洛川苹果好吃还因为李新安的引种,因为无数人后天的艰辛付出。
凡到洛川的领导,都念“苹果一本经”。陕西省原省长袁纯清说:“如果没有李新安敢吃螃蟹,如果没有历届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就没有洛川苹果的今天。”专业县建成了,产业化完成了,品牌化实现了,后整理和再升级踏上了征程。洛川实现了让专家学者惊诧的“以农致富”的目标。
20万果农,一年四季,猫在果园,从疏花到出售,上树下树,套袋卸袋,十几次抚摸苹果,它从微小的花蕊蜕变成通红的苹果,果农才能从地狱挣扎出来。他们有的如落果般跌下树受伤;有的再也站不起来,葬在果树下;更多人的腰如李新安一样伤痕累累……西安骨科医院的大夫见到洛川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洛川人的腰不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进记者孙艳艳)近日,洛川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各股室工作人员、环卫清洁工在迎宾大道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志愿服...
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洛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