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成名片 百姓致富有招牌 延安市大力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延安日报 2021-12-02 09:19 大字

?●农高会上展示的延安农特产品

记者 乔建虎 黄建斌 王冬

时节已进入初冬,可秋收的喜悦依然洋溢在延安乡亲们的脸上。随着科技农业的推广,延安苹果、小米、红枣等农特产品品质一路攀升,“洛川苹果”“延安小米”“甘泉豆腐干”等30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成为延安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保障,更是宣传推介延安的新名片。

王刘拴是洛川县槐柏镇两坑村村民,今年他家的5亩果园实现了大丰收。更可喜的是,他还以每斤3.85元的好价格全部预订出售,一家人别提多高兴。

“预计能卖十二三万元。苹果订出去了,心也安了,睡觉也踏实了。”说起今年的苹果收入,王刘拴顿时喜上眉梢。

今年,槐柏镇7.2万亩果园从前期果树修剪到施肥都按照有机苹果标准实施,果园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同时,镇上还培育了3家苹果销售企业,带动果农分批采收,分级分价,顺时顺价销售。

洛川县槐柏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雷延民告诉记者,我们有机基地的建设主要是施有机肥,所以这一块的苹果质量好,价格高,整体区域售价能够达到3.6元以上。

据资料显示,洛川县共有果园面积53万亩,现在已经全部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全国设有134家洛川苹果专卖店。经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品牌价值评估发布,“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到687.27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之首。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副局长张斌表示:“今后,我们将按照‘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要求,进一步规范地理标志管理使用,做好区域品牌的保护工作,努力把洛川苹果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民族品牌,带动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洛川苹果打造千亿级品牌的同时,安塞区的小杂粮种植产业也闯出了一条新路。

“我们家去年种了50多亩谷子,一亩卖2000多元,卖了10多万元,今年又种了50多亩,还有30多亩的荞麦。我们家的谷子只要能够打得下,就不存在卖不了,一斤小米能卖6元。”正在指导村民扬场的安塞区砖窑湾镇西河口村村民艾四平,说起自家的谷子,心里很是骄傲。

艾四平告诉记者,为了这个50多亩的谷子能够长好,他和妻子可是出了大力了。“50多亩谷子,30多亩荞麦,我和老伴两个人光是锄地就整整锄了两个多月,苦是重了些,但收入很高哩!”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嘿嘿地笑了起来,乐观的性格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安塞区还鼓励村民大力种植小米、荞麦等小杂粮,并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植、管理、加工等全方位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杂粮品牌。

随行的安塞区砖窑湾镇西河口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航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线上销售。目前我们的‘三道屯’品牌打出去了,下一步,我们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做大做强全镇的小杂粮产业,让‘三道屯’这个品牌真正成为我们老百姓的金品牌。”

据悉,现在“洛川苹果”“延安小米”“延川红枣”“甘泉豆腐干”等30件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成为宣传推介延安、推动农民致富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洛川苹果、甘泉黄酒、安塞地椒羊肉和安塞小米也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重点项目,黄陵翡翠梨被省知识产权局推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重点项目。一项项新成果,打响了延安品牌,闯出了增收新天地。

新闻推荐

政策岗位送上门 就业帮扶暖人心

●活动现场本报讯(通讯员张敏记者孙艳艳)“这次来是想通过这个招聘会,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把今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