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黄连河的创新之路

延安日报 2021-11-30 10:34 大字

? 黄连河村一角

?● 黄连河村鸟瞰图

通讯员 党雄 记者 樊小帅

近日,在2021全市人才工作暨创新发展大会上,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村荣获全市“创新小村”示范村,而在5年前,这个地处洛河峡谷地带,距离县城42公里的小村落,曾经因自然环境制约无法种植发展苹果产业,无法解决村民基本温饱问题而差点整村搬迁……那么,它是如何从“贫穷”一步步走向“振

兴”的呢?

化腐朽为神奇——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

“过去这里山高沟深、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提起以前的黄连河村,当过20年村支书的牛中源直摇头。

黄连河村是典型的洛河峡谷川道村,沟深林密,小气候多,村民广种薄收。为了摆脱“越种越穷”的命运,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只有年迈的老年人和年幼的孩童留守在村里。

2016年,国有林场改革成为黄连河村摆脱“贫穷”的转折点。在洛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利用闲置的黄连河林场场部发展木耳、香菇等菌类养殖产业,同时还引进了灵芝、娃娃鱼,发展起了林下经济。

以香菇、蘑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为主的大棚100座,草莓、樱桃、葡萄、油桃、圣女果等20多个品种为主的水果蔬菜大棚17座,黑山羊、鸡、鱼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100亩绿化苗木基地……黄连河的林下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2020年,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已达到1100万元。

乘“三变”改革春风——村民共奔小康

“土地入股9亩一年是8100元,专项资金入股分红一年是721.65元,‘庭院经济’香菇养殖2500棒一年是16750元纯利润,公益性岗位收入一个月是1700元……”土基镇黄连河村第一书记王君伟向记者回顾了脱贫户张更武2020年的收入。

“其中土地入股是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部分,也是村民分红最多的部分。”王君伟向记者介绍,“村里一共入股800多亩集体土地,其中304亩土地的经营权所属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公司。”

将土地经营权交由企业使用,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约8.6万元。根据所签合同约定,随着企业不断发展,随后村集体经济还将得到企业收益分红……

村民王玲家里有4口人,公司流转了她家9.6亩土地,每年可领8640元土地流转费。除此之外,她一直在公司打零工,每小时工资12元,每个月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张秋梅家里有6口人,流转了8.5亩土地,她2016年就在公司打工,实现了“土地流转、贫困户分红、工资”三份收入。

像张更武、王玲、张秋梅这种情况的村民,几乎遍及黄连河村的每家每户,他们再不用背井离乡,出门为生活奔波,如今的黄连河村已经走上了集体致富的康庄大上。

乘胜追击——借助苹果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洛川苹果产业一枝独秀,给当地种植苹果的农民带来了高收入,可地处洛河峡谷地带的农民并没有苹果产业的优势,如何在依托林下产业致富的同时,搭乘苹果产业这辆“高铁”,创造更多财富?

苹果产业做大做强了,以此来带动洛河峡谷地带养殖、种植有机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洛川县采取“多口入、一口出”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沟里的村民实施了移民搬迁,整合土地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创办养殖、加工企业。流转农民土地,吸纳农民打工,农民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入”的同时,企业从中也得到了发展,养殖产生的粪便成了果园的最佳肥料,生产的有机肥料,是果农的首选。涌现出了水渭川牧业公司万只湖羊养殖基地、绿田园生态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洛川县厢寺川现代农业园区等龙头企业。

洛川林业食用菌责任有限公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珍禽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灵芝盆景工艺加工,干果经济林栽培种植等产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了“林—菌—禽—渔”的综合性立体循环模式,成为洛川峡谷经济带上的一颗新星。

“依托洛川苹果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为洛河峡谷地带农民开创新的致富渠道。黄连河村先行一步,作出了示范,为洛川的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全县农民开创了新的增收渠道。”林业局局长王慧源

对记者说道。

新闻推荐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 洛川县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侧记

清理供水站泵房淤泥?清理水渠落石记者樊小帅孙艳艳通讯员雷蕾田伟吴舒捷侯翠社会各界捐款144万元支持灾后重建;...

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