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种薄收到林果满山
●洛川县果农在自家苹果园里采摘苹果
●村民用机械收割稻子
●安塞区标准化的舍饲养羊
●吴起村民用蔬菜摆出美丽造型庆丰收
本报记者 谷嫦瑜
金秋十月,洛川县50万亩苹果进入采摘时节。鲜红的水晶富士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田间地头,车水马龙,欢歌笑语,好一派繁忙、欢愉的丰收景象!
70多年前,当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用毛驴将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栽种在自家的7亩地里时,他肯定不会想到,70年后,洛川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连片生产区,而苹果还能“印”上“万事如意”“岁岁平安”等字,吸引部分世界500强企业来认领一棵属于自己的苹果树。
70年来,就像洛川苹果一样,延安的农业走过了一条探索、进步、改革、发展的曲折道路,农村和农业经济在思变中突破,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提质,以苹果产业为引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迈上了新台阶。
果园越来越大腰包越来越鼓
距洛川县城东南40公里之外的土基镇南太留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洛川县实行“大包干”最早的村子,也是洛川县栽植苹果最早的村子。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苹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舍得投资、精细管理、追求品质,开着小车跑业务、靠着机械管果园就是南太留村的特色。
“我那时候就认为,把苹果树栽到地里,这人咋生活,吃啥哩,这粮食从哪来,所以说,前边栽后边就拔哩。”南太留村果农孙建民如今把苹果树当成了“摇钱树”,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动员农民栽植苹果树时,他却是极力反对的。
八十年代中期,在陕西省“八五计划”中,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果品基地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洛川县乘势而上,决定以户为主大力发展苹果栽植。从那时起,孙建民的果园面积就在不断扩大,从三亩到五亩,再到如今的七亩。种苹果带来的收入让他们盖了新房,顺利地将子女供上大学。如今,孙建民大学毕业的儿子孙栋琦已经加盟了洛川延刚经贸果业公司,这个毅然回乡的年轻人,正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番,誓要创造出自己与苹果的传奇故事。
孙建民一家的故事,正是延安千千万万个果农的缩影。2007年以来,延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苹果南提北扩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把绿色、有机、生态模式融入果业生产当中,加强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逐步成长为全市第一优势产业。
截至2018年,全市以苹果为主的园林水果面积354.8万亩,比1978年的22.8万亩增加了332万亩,年均增长7.1%;果品产量为299.1万吨,其中苹果产量为289.2万吨,占全市水果产量的比重为96.7%,成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市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占到70%以上,农业结构相对单一。八十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延安农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倚重粮油的农业结构受到挑战,苹果、烤烟、羊子、马铃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支撑。
九十年代后期,延安市抢抓国家退耕还林重大战略机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引导农民群众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完成了产业转型,形成了“以林果业、草畜业、棚栽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为农民群众建起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种上大棚菜幸福自然来
驱车穿行于安塞的川道和山区,随处可见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大棚,在秋日艳阳下,格外耀眼。
1992年,安塞县通过对山东寿光大棚菜市场的全面考察,大胆尝试,引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6.1万亩,其中大棚4.7万亩,弓棚1.4万亩,蔬菜产量31.2万吨,产值7.36亿元,已经成为陕北地区设施蔬菜产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县区之一。设施蔬菜大棚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第一产业。
“第一次建棚只敢建一个,刚开始就怕挣不了钱。”寇军毛是砖窑湾镇宋家沟村的大棚种植户,据他回忆,他们村上是1995年开始建大棚的,但是当时农民手里都没什么钱,很多人都抱着迟疑态度,自己也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试种。没想到,这蔬菜大棚第一年就给寇军毛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收获,通过种植大棚黄瓜和西红柿,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有一万块钱。盈利以后,寇军毛抓住机会又新建了一个棚。随着棚型和种植技术的改良升级,寇军毛的收入越来越高。
“我们夫妻俩一年光种大棚,收入在12万元左右,我们农民现在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过的都是好日子。”寇军毛高兴地说,现在的大棚已经是他第四次建棚,根据季节变化,他还种植了辣椒、茄子、西葫芦等,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格外充实。
延安市设施蔬菜种植起步较晚,90年代初期,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技术先后在安塞、甘泉、宝塔等县区试种获得成功。2001年,设施蔬菜作为退耕还林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基础产业,列入了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掀起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新高潮。2008年至2012年,延安市抢抓省上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政策机遇,建基地,扩规模,推动设施农业成为继苹果之后又一致富产业。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由初期的7.5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32万亩,设施蔬菜产量109万吨,占蔬菜产量比重为72.8%,占比仅次于渭南和杨陵,位居全省第三。
苹果产业、设施蔬菜、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如今,延安已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首个整市认定的示范区。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延安市正以实施乡村振兴为重点,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努力让延安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新闻推荐
通讯员任健冯妮娜本报记者杜音樵“一组卜常林,前六年每亩年租金4元,七至十年每亩10元,十年以后每亩15元。”记者在洛川县凤...
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