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改革:我参与我受益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洛川这样干
本报记者 谷嫦瑜 通讯员 任健
编者按
以洛川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制度,有效破解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贷款体制障碍,解决了企业和农户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加快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苹果产业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机动地、四荒地管理为突破口,盘活沉睡资产,真正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群众生活富起来。
2018年以来,洛川县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有力抓手,下功夫破解农村产权交易关键环节体制障碍,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各项改革,下硬茬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出实招培育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用足内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广借外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了村级集体的“造血”功能,实现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理顺机制 农村产权交易合法合规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7月,延安市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利益和众多法律政策十分复杂的改革。按照中央、省、市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洛川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澎湃大潮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攻坚破题。去年11月份,洛川县组织开展全面调研分析,摸清了全县机动地和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是该县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他认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要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利用村集体优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用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维护村集体基础设施,只有农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改革才算有成效。
“全县196个行政村中仅有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达到100万元以上,依然有15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洛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钧向记者介绍,通过调研,洛川县理清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县村组普遍存在机动地管理不规范、承包费拖欠多年未清缴,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现象严重;二是大部分村组集体资产处于闲置状态,缺乏支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经营性产业项目,普遍呈现出“抱着金娃娃要饭吃”的现象。
通过调研精准把脉,接下来就是下硬茬解决这些难题。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洛川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研究出台了《中共洛川县委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的洛川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出台了《洛川县农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管理办法》《洛川县2019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安排意见》《洛川县机动地、四荒地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安排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农村集体产权予以规范管理,为全面推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政策基础,确保改革各阶段工作有章可循,政策执行不走偏。
“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在今年3月份已经全面完成,后期成员身份认定、股权量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也都顺利进行。截至目前,洛川县196个行政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已有172家,其余也在申办过程中。”在洛川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高钧为记者调阅了改革以来的所有政策文件。他说,有了政策支持,村集体要发展经济就可以放开手脚好好干了。
规范管理四荒地机动地按规治理
“40亩地一年一万多的承包费,这个价格远远高出我们的预期。”拿出村委会与村民张延刚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洛川县旧县镇姚苌村支部书记杨滨讲述了当天村民竞拍承包村里机动地时的场景。
按照《洛川县农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管理办法》,姚苌村将村集体所有的机动地、四荒地整理造册,面向村民进行承包。对于部分条件好的土地,村民还将承包费抬高了不少。像村民张延刚承包的40亩沟地就高出其他土地承包费将近8倍。
“这40亩地得益于国家治沟造地,土壤条件变好了,又是一整片,正好可以搞机械化种植玉米,我有大型机械,也算过账,肯定能把承包费挣回来。”张延刚原本就是村上的种植大户,这一次,能成功地承包到村上的土地,他觉得特别踏实,对今后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在旧县镇故现村陕西止源苗木有限责任公司组培室项目现场,记者遇到了正在帮助协调工人的旧县镇人大主席王建锋。“这个组培室就是建在原来的村小学这块地方,有了县上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办法,我们才引进了这个企业,把闲置的村小学这块利用起来。”王建锋说,在确定和陕西止源苗木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之前,村里先后召开了三次村民大会,给大家把政策以及以后的收益都讲得清清楚楚,他解释,毕竟是村集体的土地,和每个村民都相关,大家伙都同意了,这个事情开展起来才没有后顾之忧。
村支部书记王世荣是土生土长的故现人,说起现在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他是连连称赞,因为村里家家都有果园,陕西止源苗木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优质苗木出售、果树管理、务工等方面也都给故现村村民很多的倾斜帮助,村民现在对村集体的产权经营都是举双手支持。
在王建锋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王家村惠源泽筐业厂,因为该厂生产的都是服务于苹果产业的塑框,村民们都很支持。谈到王家村引进的这个企业,王建锋介绍说,与故现村不同,王家村没有简单地把土地出租给企业,而是以王家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名义将村里这块集体土地入股惠源泽筐业,占股10%,企业盈利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同时,村里还将20万元的扶贫资金进行入股,每年2万元的分红中70%分给村里的贫困户。企业在用工方面还将优先保障贫困户。
“因为机动地、四荒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多,以前经常会有矛盾冲突,现在产权明晰了,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以前的‘你们村里’变成现在的‘我们村里’。”对于集体产权改革给群众带来的变化,王建锋深有感触。洛川作为苹果大县,村集体引进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与苹果生产相关的产业,与各家各户的利益紧紧相连,村民的支持让改革进行得十分顺利。
盘活资产增强农村集体“造血”功能
走进土基镇黄连河村,一个由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石头铺就的停车场、欧式风情大风车和休憩木制凉亭等构成的乡村振兴画卷映入眼帘。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几年前还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移民搬迁村。而今,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清泉流淌、百鸟鸣啭,十里山川如画,正是黄连河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发生巨变的真实写照。
黄连河村是典型的洛河峡谷村,受限于地形,全村果园仅600亩,经济状况不好,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村子也被列为移民搬迁村。近两年,黄连河村广植林果,依托山水资源,引进了洛川县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林下经济、打造采摘园、垂钓园、红色旅游等景区,形成了富有河川风景特色的自然景观。
随着业务的增加,黄连河的贫困户和村民许多人被返聘到公司打工。“因为涉及的产业多,我们平时管护需要工人20个,到了生产季,每天需要60人。员工们为我们公司编了一个顺口溜,‘长抓林、短抓木,香菇当年可致富。’”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茂鹏粗略算了一下,目前,他给村民的工资支出已有上百万元。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年初,土基镇党委书记李发荣带领执法部门来到黄连河村,宣讲改革政策,帮助村里理顺集体产权管理经营情况。
“这对我们大家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事情,村里的人都是绝对地支持。”提起村集体产权改革,黄连河村村民裴艳艳连声称好,她先后四次将家中的16.4亩土地入股到企业,一年下来能领14760元。从去年开始,裴艳艳在村里给游客卖一些农家小吃,也挣了有两万元。现在,她正在翻新家里的院子,打算办一个可住宿的农家乐。“村集体发展得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机,我一定得抓住。”
“推进改革不是吃光分净、一股了之,不仅要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而且还要想办法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走在黄连河村正在修建的河道边,李发荣不由地感慨。
得益于洛川县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政策,洛川县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抵押流转土地的经营权,顺利从银行贷到了400万元的资金。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珍禽饲养、林木蔬菜种植、游客游玩为一体的企业。游客来了,可以一次性享受“吃、住、游、购、娱”,而黄连河村民们的收入也在大幅提高。
依靠林下经济和旅游,提高了土地的空间利用率,促进了生态平衡,吸引了游客观赏。林下经济正在成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逐渐改变着川道农民“守着林子没饭吃”的传统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林下经济,继续开发王世泰故居,拓展水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三产服务,让黄连河人都能够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壮大带来的红利。”李发荣对黄连河的未来有着十足的信心。
新闻推荐
农家365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创始人童建红(左一)指导果农科学管理本报延安讯(记者李俊辉实习生牛娇)根据农时季节提醒果农加...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