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土地上的苹果更红更甜 记“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屈军涛
本报记者王婕妤见习记者杨琳
“春季果园管理要注意防冻,种子要注意延迟物候期,这样好避开低温冻害。”3月13日上午,一场生动的春季果园管理培训课在洛川县凤栖街道办好音村的田间地头展开。一位穿着朴素、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的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四周挤满了来参加培训的乡亲。老师的讲课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这位老师,就是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农业推广研究员屈军涛,也是洛川果农口中“最接地气的苹果专家”。
“光有理论知识还不够,种好苹果还要靠亲身实践。”这是屈军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6年屈军涛从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我要回家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果园,争取干出一番大事业。”带着满腔热情,屈军涛回到洛川县并被分配到洛川县苹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起初4年,他在师傅的带领下,每年冬天都要完成400亩果园的修剪工作。时间长了,他难免有些抱怨:“我是大学生,回来工作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果农,如今我自己倒做起果农了。”然而,屈军涛的师傅仍然一声不吭地带着他剪枝。“后来我就明白了,反复练习修剪,到最后才能找到感觉,现在闭着眼睛我都知道该剪多深。”屈军涛说,“在给村民上课时,我讲的才有说服力。”
2002年,屈军涛担任土基镇苹果站站长,他希望把最新技术传授给果农。然而和村民打交道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2003年冬天,屈军涛带着站上工作人员到土基镇各个村子帮果农锯枝、锯树。“屈站长,你不能锯我家的树呀,这都是我的命根子,你把树枝锯了我们卖啥。”村民王建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任凭工作人员如何劝,王建华夫妇就是听不进去。无奈之下,屈军涛只好带着工作人员趁王建华夫妇不在果园时前来修剪,后来王建华夫妇干脆坐到屈军涛办公室索要“赔偿”。第二年果园收获季,锯枝后的果树结出香脆可口的苹果,收购价比原来翻了一番。王建华夫妇抱歉地说:“是我们错怪你了,站长都是为我们好。以后我们都听屈站长的指导。”
尽管在工作中经常被误解,但屈军涛始终不忘初心,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在基层推广知识,带领果农获得更大收益。“农业技术与时俱进,即使是专家,也要不断学习。”屈军涛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2006年,屈军涛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一回他针对工作实际,还学习了农民心理学、农村社会学等课程。工作多年来,屈军涛参与引进国内外苹果品种30多个,建成苹果种质资源圃的种植示范园30亩,参与或主持了20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先后组织实验课题50多项。
作为洛川苹果产业科技推广带头人,屈军涛除了不断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外,还通过微信群、抖音、快手等传播渠道指导果农。“我认识屈军涛已经有10多年了,他的培训课我经常听。通过跟他学习,我培育了矮化苗,2017年一年的收入就有70万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果农潘小平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卓通讯员冯妮娜)3月26日中午,在洛川县圣嘉果业公司的大门口,运输苹果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虽然是春季,但洛川...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