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物 红色土地上留下的“绿色遗产” 洛川“苹果之父”李新安和他引进的苹果树的故事
洛川县要把阿寺村打造成“中国苹果第一村”。
李新安故居。
洛川县以李新安的名字命名的新安广场。
阿寺村的李新安塑像。
本报记者 王雄 文/图
站在洛川塬上,放眼望去,除了房舍和道路,远远近近全是苹果树。
“1947年,洛川一位叫李新安的农民引进了苹果树苗。”3月29日,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告诉记者,“作为洛川苹果种植第一人,李新安被称为洛川‘苹果之父\’。他给洛川这片红色土地留下了‘绿色遗产\’。目前,苹果种植已经成为富泽一方、惠及万民的大产业。”
从河南带回的“干柴棒棒”
1919年7月,李新安出生于距离洛川县城15公里的阿寺村。
两岁时,李新安母亲去世,13岁时,父亲也离开人世。失去父母的李新安无奈辍学。
家庭的不幸没有让这个年轻人消沉。21岁时,李新安萌发了“自己供自己上学,自己为自己做事”的念头。
为了能读书,李新安把村里各家的羊聚集在一起放养,获得的报酬使他完成了高小3年的学业。
1945年,李新安辗转到河南灵宝的一个果园开始学习苹果树栽培技术。又大又圆的苹果让他喜爱,也让他脑海中迸发出一个念头:灵宝和家乡洛川处于同一纬度,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为什么不在洛川发展苹果产业呢?
经过两年的琢磨和研究,1947年春节后,李新安决定把自己精心培育的200多株苹果树苗带回洛川。
“一定要让家乡苹果飘香!”从灵宝坐火车到渭南后,李新安买了头毛驴,驮着苹果树苗,赶往洛川。因为路赶得太急,走到离家不足50公里的寺家河村时,毛驴累死了。李新安又借了熟人家的一头毛驴,把苹果树苗驮到阿寺村。
回到家乡,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季。洛川塬上树木已开始吐绿,而李新安带回的这些树苗看起来干瘪、细弱。在阿寺村人看来,这些树苗只是些“干柴棒棒”,拿去当柴烧还差不多。他们想不明白,李新安大老远带回这些“干柴棒棒”想干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新安在自己家已经返青的麦田里不停地挖坑。
洛川地薄,打下的粮食常常只够吃半年,剩下半年,人们不得不外出谋生。村里长辈轮番劝李新安说:“好娃哩,不种粮食,你一家人以后要饿死呀!”
“种苹果树、卖苹果,咱村里人才能吃饱饭。”李新安回答。
村里人根本不相信,靠这些“干柴棒棒”就能吃饱饭!他们甚至采取了极端的阻止行动:李新安前脚种树苗,后脚就有人把树苗拔掉了……
李新安根本不听劝,挖坑、栽树苗、浇水……一个人硬是在6亩地里建起了洛川县第一个果园。
后来有人议论说,李新安之所以铁了心种苹果树,是因为他是个聪明人,早就看准了种苹果树能发财。也有人议论说,李新安不仅是个聪明人,还是个犟人。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大范围推广苹果种植,务果间隙,李新安背着自己培育的苹果树苗到处叫卖,用自编的顺口溜宣传苹果树是“摇钱树”。他还给洛川县委、县政府写信,描绘苹果在洛川发展的前景,建议在洛川县大力推广苹果种植。当时的洛川县县长王殿芳专门到李新安的果园参观并帮助他建立了苗圃基地,还给他赠送了《苹果树原理》《果树栽培学》等专业书籍。
在李新安的推动下,到1952年,洛川县阿寺村周边有65户群众栽下40亩苹果树苗。
“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
1953年秋天,李新安的6亩苹果进入丰产期。看着红彤彤的苹果,李新安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把又脆又甜的苹果分给乡亲们品尝,乡亲们称他是个“大能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李新安经常给家人讲的一句话。
“爷爷要在陕北大地播种他心中美好的明天。”3月29日,记者在阿寺村采访时,李新安的孙子李志强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吃上香甜可口的苹果,爷爷牵着毛驴,驮着苹果走乡串村,边叫卖边宣传,动员大家栽果树。
1953年9月的一个中午,李新安赶着毛驴,驮着苹果和苹果树苗,出现在距离洛川县城65公里外的延安行署院内。他把苹果放在一边后,开始了自己的“宣传”:苹果圆,苹果甜,苹果来自洛川县。洛川的苹果多又繁,洛川的苹果香又甜。苹果甜,苹果香,多吃苹果保健康。苹果香甜能治病,工作学习有保证……
李新安的举动引起了时任延安行署副专员王忠诚的注意。王忠诚专门与李新安倾心交谈苹果种植情况,李新安把自己早已写好的建议书《苹果树在西北发展的前途》交到王忠诚手中。
这天,延安地委、行署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李新安给延安地委、行署的干部们介绍了他引进苹果树的经历和积累的种植经验,分析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优势,并提出在延安地区南部推广苹果种植、发展果园的建议。
在李新安的宣传下,取经者接踵而至。李新安自做“教授”,自包“学费”,在阿寺村办起了洛川县第一个果树栽培学习班,为洛川县培训了大批果树栽培技术人员,还带动了周边富县、黄陵、宜川等地的苹果产业发展。
1957年,李新安自费到西安、武功、三原等地学习务果技术。回到洛川后,他又自己掏钱在村里办了6天培训班,指导阿寺村建起300亩果园。这是洛川县乃至延安地区第一个大面积集体果园。
李新安的一个个“创举”,给他带来了诸多荣誉。
1957年4月,李新安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回到家乡后,李新安精心挑选了4箱苹果寄给毛主席,建议将延安“建成全国最著名的苹果专区,让革命圣地的苹果供应、销售到国内外各大市场,让国内外人民都吃上革命圣地的苹果”。中共中央办公厅回信称:“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并勉励李新安继续努力。
1958年,李新安被陕西省评为农民科学家、发明家、园艺家。
到1959年,阿寺村的果园发展到336.4亩,洛川县兴起了大建果园的热潮,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县”。
经过20多年的栽培与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洛川苹果在种植规模、技术、品质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在国内声名鹊起。
1974年5月,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鉴评会上,来自洛川县的“新红星”苹果获得第一名。鉴评会上播放的苹果专题片解说道:“中国苹果的希望在陕西,陕西苹果的希望在洛川。”
这些荣誉和肯定,坚定了洛川县委、县政府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正当苹果产业一路高歌之时,洛川苹果的奠基人李新安积劳成疾,于1983年5月2日去世。
从6亩到50万亩的接力
半个多世纪前,李新安的一小步,成就了洛川乃至陕西苹果的一大步。
历届洛川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围着苹果转”的发展理念和生动实践成为全县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
2006年9月1日,对洛川果农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排球协会正式将中国女子排球队专用苹果证书授予了洛川县。
2008年7月,洛川成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专供苹果生产基地。8月,“洛川苹果”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0年4月,洛川苹果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接待专用苹果”冠名权。
2016年1月,洛川50万亩苹果顺利通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色苹果集中连片种植基地。
…………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峰告诉记者,洛川苹果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大奖180多项,居全国产果县(区)之首,争创了30项冠名权,通过了加拿大、南非等8个国家出口认证。“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评估价值达69.2亿元,是中国驰名商标。
作为陕西苹果的代表符号和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2011年,全国唯一的苹果原产地批发市场落户洛川。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超5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8%;16.1万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居全国第一;全县农民收入的95%来自苹果,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6年超万元,60%以上的果农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2017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突破89.5万吨,苹果总收入45亿元。
洛川县委、县政府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让洛川苹果产业综合收入达10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洛川苹果百亿元产业发展目标。
李新安当年用毛驴驮回的200多株苹果树苗如星星之火,带来了洛川苹果的大范围发展!苹果产业给黄土高原千百万农民还带来了生存状态的极大提升。
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新安,将洛川县城中心公园命名为新安广场。同时,洛川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3.8亿元,按照“以苹果产业为基础、以苹果文化为载体、以苹果交流为核心、以‘旅游+互联网’为渠道、以果农增收为目标”的建设思路,对李新安故居、传统建筑、“第一棵苹果树”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努力把李新安故居所在地阿寺村打造成一个集苹果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中国苹果第一村”。
新闻推荐
通讯员冯妮娜段慧琦雷王隆本报记者常青春泽大地,雨润农田。近期的雨水天气让广大果农们又是欢喜又是忧,贵如油的春雨在浇灌了苹果花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幅降温。为了当好苹果花的“护花使者”,洛川县交...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