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日照发现丁惟鲁“考卷”

日照日报 2017-12-24 01:27 大字

? 李应该

清末进士丁惟鲁的殿试《朱卷》在日照惊现。这份《朱卷》纵26*5厘米,横15*3厘米,封面有“日照丁公家传”字样。刊刻考究,印制精良,保存完好,为研究参加“公车上书”的清末进士丁惟鲁以及清代科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宝贵资料。

丁惟鲁(1871—1954),字揆野,日照市涛雒丁家老四支长房长支族人。清光绪辛卯科(1891)举人,戊戌科(189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奉调北洋襄办直隶全省学务。历任济南府知府、济西道观察使、山东东临道尹、北洋大学堂总办(校长)等职。一生好学,学识渊博。其书宗颜,尤善小楷。晚年弃官归里,闭门读书,偶有达官贵人来访都被拒之门外。他的著作有《日本学制纂要》《新式万国地理》《医学管窥录》《揆野诗集》等。1954年病逝于青岛。

据考,《朱卷》一般有两种:一种指科举制度中的试卷。明清两代乡试场内应试人的原卷须由誉录人用朱笔誉录一遍方能送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以防考官徇私舞弊;二指会试生员考中进士后将本人在试场中所做的应试文章及有关内容刊印成册分赠友人乡党以显荣耀。《朱卷》内容一般包括应试人姓名、履历、始祖以下尊属及兄弟叔侄妻室子女,同时还有受业受知恩师及地方父母官等,最后是本人应试中选的文章。此次被发现的丁惟鲁殿试《朱卷》当属后一种。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大业三年,确立于唐朝。宋代进一步改良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明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以八股为主,逐步成为一种僵化模式。清代承袭明,八股内容越来越僵化,到晚清,“有限公平”的科考制度已经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它囿于“四书五经”的人文教育,伦理代替论理,造就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政治型“通才”,而不能培养或者说扼杀科技、艺术等各类专门人才。1905,袁世凯、张之洞上摺《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得到了光绪帝的谕允,9月2日,光绪帝下旨废除了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开启了现代教育,科举取士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丁惟鲁戊戌科(1898年)的会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八股制度虽说于1905年被明令废止,其实早在1898年的会试中就已被弱化了。此部试卷包含了论、疏、诗三部分,试题所涉及的知识以及难度,具有一定科学的合理性,能够从政治修养与文学修养等多个方面考核学子的水平。

《周礼》一书有丱人掌金玉锡石之地的掌故,《丱人以时取金玉锡石论》的考题便出自《周礼》。丁惟鲁在试卷中,引丱人以时取金玉锡石之事,论述了用人兴业兴国的道理,条理清楚分明,语言铿锵有力,层层推进,有理有据有节,确是一篇值得研究的美文。

满清入主中原,经康乾盛世,至嘉、道渐成颓败气象。18世纪60年代,当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屹立在东方的泱泱大国已经成为列强刀下的羔羊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王朝再败于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会试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应试举子群情激愤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言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十八省举子纷纷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签名。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奏,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丁惟鲁胸怀救国救民之心,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帝制,其政治观点与康、梁完全一致,他积极参与了“公车上书”的政治运动。从丁惟鲁朝考卷《集民团疏》中可以看到其振兴民气、全民皆兵、抵抗外侮的呼声与康、梁所倡“诏鼓天下之气”“练兵强天下”的政治主张有多么契合。

中国科举制度虽然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是,被保存下来的殿试卷寥寥无几。赵秉忠殿试卷是被保存下来的唯一的状元卷,进士殿试《朱卷》目前被发现的仅有陕北洛川县同治十三年进士郑杰与丁惟鲁两人。这是因为,古时的殿试卷都被封存在深宫大内,是封建王朝的机要档案,除皇帝和极少数高级官员,其他人根本无法见到。盗取宫廷档案,会有灭门之灾。因此,孤本状元卷是如何流落民间的一直是难解之谜。丁惟鲁的殿试卷《朱卷》是如何流出深宫大内,如何流入坊间的,也同样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苹果销售季……

今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达88.5万吨,县政府结合洛川苹果产业后整理,积极谋划苹果营销,召开苹果营销工作会议,研究分析销售形势,同时,县政府主动出击,在各大、中洛川苹果主销城市宣传推介洛川苹果,巩固提高洛...

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