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军大衣(节选) □吴克敬

西安日报 2017-11-29 06:09 大字

烈士奶奶的心头,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疼了一下,神志也变得恍惚起来。烈士奶奶想起她的男人了。在她的梦中,她的男人就经常披着这件旧军大衣,笑笑地向她走来……而眼前,没有在梦中,已经成为烈士的她的男人在甘州男人的身上活过来了!

回到凤栖镇家里的烈士奶奶,把空了的家收拾出来,到镇外的大场麦草垛去扯麦草。西府人家的土炕,先要垫一层厚厚的麦草,麦草上再铺一张席子,席子上铺毡铺褥子。空了的家里,炕上好久没人睡,草朽了、也烂了,是要换上新麦草的。头一趟去,烈士奶奶背回一捆新麦草,把炕上的朽草烂草都换下来,塞到炕洞里,一把火点着,细细的白烟,如纱似雾,即刻充满了整个房间,漫到院子里,还不散去,很有些缭绕缠绵的意味。

烈士奶奶看着漫卷在家里的轻烟,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温暖的气息。憋闷了许多时日,烈士奶奶觉得她缺少的就是这样温暖的烟火气。烈士奶奶还到村头的大场上去背麦草。但她没有背回麦草,却背回了一个大活人。

大活人当时昏睡在麦草垛旁。烈士奶奶去了,一时吃惊得差点喊出来。但烈士奶奶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又有十多个年头的国家干部锻炼经历,对一些吃惊事,也能做到不吃惊了。但对一个饿得垂死的人,烈士奶奶不能不吃惊了。再说烈士奶奶是个有良心的人,为人又热心豪气,怎么能见死不救呢!烈士奶奶踱到昏睡麦草垛边的大活人旁,俯下身,试了试昏睡之人的额头,觉得不冰也不烫,又试了试昏睡之人的鼻息,觉着只是有些微弱,便断定昏睡之人没病,一定是饿坏了。

这年头,太多的人说不行就不行了,十有八九都是饿坏的;有一口热汤、一口馒头,饿得昏睡的人,立马会回过神来,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人。但没那一口热汤,没那一口馒头,昏睡之人从此就会一直昏睡下去,睡到咽了气。昏睡之人是个男人。虽则是个男人,却已瘦得没了男人的形状,干得像是从树上被风吹折的一截枯枝。

烈士奶奶背着昏睡之人,也像背着一捆干麦草。烈士奶奶背着昏睡之人从凤栖镇走过时,有许多人都看见了。有人主动上来帮忙,在烈士奶奶的家,他们把昏睡之人托着,像是托着一个婴儿,轻轻地安顿在烈士奶奶铺了新麦草,点了烟火的、热乎乎的土炕上。烈士奶奶就到灶房热汤煮馍去了。只一眨眼的工夫,一碗开水泡馍就端到昏睡之人的嘴边,由烈士奶奶一勺一勺地喂。勺子送到昏睡之人嘴边,昏睡之人的嘴就张一下,直到把一大碗的开水泡馍,都喂进了昏睡之人的嘴里,昏睡之人的眼睛便眨了眨,然后大睁开来。旁边帮忙的人就说了:“饥饿的药就是一个馒头。”帮忙的人说:“馒头一落肚,啥事都没了。”

昏睡在炕上的男人,身上盖一床大花的棉被,棉被上又盖了一件军大衣。军大衣已经褪色了。这是烈士奶奶的一件宝,从首长披到她的身上起,她就体会出了军大衣的重要性,那是一种组织的关怀啊!烈士奶奶当国家干部的时候,下乡驻队,出外开会,都要带上军大衣。时间一久,她有了一个奇妙的感觉,觉得这件军大衣就是她的烈士男人。她从军大衣上,时刻都能感受到烈士男人的抚慰和温暖。现在回村又当农民了。别的东西都可以不带,军大衣是坚决要带回来的。有军大衣的抚慰和温暖,烈士奶奶的心就会很安稳、很踏实。

盖着军大衣昏睡炕上的男人,睁开眼就认出了烈士奶奶。上次在凤栖镇讨吃,只有烈士奶奶舍了他一碗玉米稀饭。这一次他觉着他要死了,昏睡中已经见到了阎王爷,他给阎王爷说,我报道来了。昏睡男人后来经常给人说起他见阎王的事。说阎王爷并不可怕,慈眉善目的一张脸,眉毛又白又长,胡子又白又长,头发也是又白又长。阎王爷听说他来报道,翻了翻手边的生死牌,朝他笑了。说你还不该死。还说你回去吧,有贵人救你命哩!烈士奶奶把昏睡男人救了。烈士奶奶是昏睡男人的贵人。

睁开了眼睛的昏睡男人,痴呆呆看了一眼烈士奶奶给他喂馍喂汤的饭勺和碗,眼泪就从眼角流出来了。烈士奶奶也认出了昏睡男人,就是前次上门讨饭的男人。烈士奶奶听过他讨吃的低语,知道他是从西面的甘州过来。甘州那地方自然条件差,人活得很苦,来西府讨吃要喝的人连年不绝。但甘州人也活得硬气,不偷不抢,特别是男人,不到绝路,走不上讨饭的路,也张不开讨饭的口。饿得昏睡过去的男人就是一个例证,饿死也不会起邪心、伸黑手。起死回生的甘州男人,睁开眼就要起身下炕。烈士奶奶伸手拉住了。她让甘州男人在家里养息了几天,也知道了甘州男人的不容易。甘州男人说:“死了!都死了!”甘州男人说:“一家人都饿死了。”

养息的日子,甘州男人从来烈士奶奶家帮忙串门的人嘴里,知道了烈士奶奶的一些事情。让甘州男人最感动、最伤心的,还是烈士奶奶撇下国家干部的位子,不怕犯罪,提着斧头,砸开铁锁,给凤栖镇人分储备粮的事。甘州男人鼻涕一把泪一把:“世道都像你就好了。”甘州男人的脸涨得通红:“像你就不会饿死人。”甘州男人眼里喷着血光:“像你就有好日子过了。”一个孤男,一个寡女,烈士奶奶收留一个甘州男人,在家吃住了好几天,换一个人,凤栖镇不知要流传成什么样子。也只有烈士奶奶敢这么做,能这么做。

早饭有玉米面糊,午饭有面条,晚饭有汤有馍。甘州男人像一个贵宾,在烈士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养息得精神大变,从炕上爬起来会到院子里转一转。这一天的太阳很好,暖融融地挂在天际,风不吹,树不摇。甘州男人在院子里转了转,还转出了院子。

千不该,万不该,甘州男人不该把那件军大衣也披在身上,转到凤栖镇的街道上。

烈士奶奶在家里养了两头小猪,早晨起来到地里去了一趟。烈士奶奶的心情不错,看着地里的麦子都起了身,绿汪汪像是泼了油。几茬庄稼歉收,盼着有一料好收成呢!能有两场好雨,夏季肯定是个大丰年。麦田里杂生着许多闲草,有麦禾萍、胖婆娘、芨芨草等,长得都很疯,不拔除,会影响麦苗生长,拔除了,一来利于麦苗生长,二来也是喂养小猪的好饲料。烈士奶奶有空就到麦田拔上一捆,她现在就拔了好大一捆闲草,准备抱回家喂养她的那两头可爱的小猪。刚走回镇子,就看见了甘州男人,看见甘州男人身上披着的旧军大衣。烈士奶奶的心头,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疼了一下,神志也变得恍惚起来。烈士奶奶想起她的男人了。在她的梦中,她的男人就经常披着这件旧军大衣,笑笑地向她走来……而眼前,没有在梦中,已经成为烈士的她的男人在甘州男人的身上活过来了!

烈士奶奶的眼睛一酸,扑簌簌流出一行清泪。烈士奶奶的身子也不禁发起抖来。她在心里想,该让甘州男人走了。这一幕又怎么能逃过凤栖镇人的眼睛呢!许多人在街头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也都心里想着,烈士奶奶是应该有个男人的。甘州男人就不错呀!陆陆续续的,就有能说话的人,来到烈士奶奶家,舌头咬着烈士奶奶的耳朵,让她收下甘州男人。在西府的民间词语中,这个“收”字有一种特别的意义。说是让烈士奶奶“收”下甘州男人,而不是让烈士奶奶嫁给甘州男人,这便显示了烈士奶奶的地位。从来都是女嫁男,男娶媳的人间常理,在一个“收”字面前完全变了样,女人(也就是烈士奶奶)成了绝对的主宰,只要她答应了,就能把甘州男人收在家里。

有人征求烈士奶奶的态度,也有人探知甘州男人的意思。甘州男人的意思是干脆的。甘州男人还大了胆子,走到烈士奶奶面前。甘州男人说:“我没啥说的。”甘州男人说:“只是怕你(烈士奶奶)太委屈。”问题还真就出在烈士奶奶的身上了。也不是委屈不委屈的事儿,如果两个人真的成了,可能还没委屈呢!而成不了,才是委屈呢!烈士奶奶心里的那个结,还牢牢地结在已成为烈士的她的男人身上。她的男人都烈士了,她又怎么能抛下他,只顾了自己“收”男人呢?不成,绝对不成。烈士奶奶的态度很坚决。烈士奶奶对甘州男人说:“你走吧!”烈士奶奶说:“你走。”还能怎么办呢?主动权在烈士奶奶的手里,她决定的事,凤栖镇的好心人没有办法,甘州男人更没有办法。甘州男人只有走了。

(选自短篇小说集《锄禾》)

新闻推荐

延安市部分县区推出就医平台“移动4G医护站” 诊疗信息尽在“掌”中患者看病更加便捷

本报讯“现在看病方便多了,看病、买药不用来回跑,价格透明买得放心。”一位从洛川县医院出来的患者说。这位患者所说的这种情况得益于洛川县医院刚刚上马的“移动4G医护站”。“移动4G医护站”是医...

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