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世界老年痴呆日他们,需要你的爱

陕西工人报 2017-09-21 10:10 大字

每天霍致远老人(右)都会陪着老伴聊天

编者按

今天是世界老年痴呆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他们,需要你的爱”。目前我国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00万人之多,而且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每个患者和患者家庭面临的巨大问题,更是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的医保和养老体系要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关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让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内的广大老年人群体拥有幸福和有尊严的晚年,也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未来。

阿尔茨海默病触发养老新课题

“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麻烦大家再帮我找找我父亲,他昨晚不知啥时间又跑出去了。”9月14日大清早,在洛川县槐柏镇石泉社区查家咀行政村的微信群里,村民矦红军又开始呼叫。

今年80岁的矦张顺老人,在2012年老伴离世不久后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父亲整日言语混乱,在外奔走,不认识回家的路。”矦红军说,父亲得病这几年,没少打扰村里人。今年端午节父亲还走失了,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被动员起来,最后在距离村子10多里的南沟里找到了他。

据了解,矦红军一双儿女都在西安上学,成绩优秀,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让妻子来省城陪读。而已近不惑之年的他,便承担起料理家中10多亩果园及照顾病患老人的重任。

“有天半夜,我父亲推门进来叫醒我问,这几天怎么不见你妈了?赶快起来找!快……快……”矦张顺老人说着便拽起矦红军,奔向漆黑的夜里。

现在,家里果树的修剪、施肥、销售等各环节的活儿,全落在矦红军一人肩上。年迈患病的父亲又时刻需要人照顾,矦红军已精疲力尽。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无奈地说:“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疾病太折磨人,啥时间才能被治愈啊!”

据中铁一局集团西安中心医院内一科ICU负责人,西安市碑林区第一护理院主治医师高林虎介绍,目前全世界约有243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中一半在亚太地区),且每年以460万速度增长,相当于每7秒钟新增一例。

目前身为独生子女的“80、90后”,父母都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两个人要在职场拼杀,同时还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到两个小孩,如果家中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压力。“我在西安工作。2008年,我生活在陕北的年迈母亲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且瘫痪在床,父亲身体状况也欠佳,我只能经常请假回家照料他们的生活。每月至少一趟,每次至少一周,长达5年之久。”80后独生女任清华说,但母亲去世不久后,父亲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他又不习惯在西安生活,最后任清华不得不辞职,暂别丈夫与孩子回老家照顾父亲。

调查显示,我国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诊率仅为14%,中度就诊率为25%,重度就诊率为34%,绝大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或根本不到医院诊治。特别是在发病率很高的农村,接受治疗的人很少。阻碍这些患者治疗的因素中除了没有正确判断病情外,高额治疗费用也是这些家庭的主要负担,在我国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月仅药费的支出就达900元。

目前,我国此类药物还没有列入医保目录,但在一些商业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中,已经有该项保障。但没有参保的这些家庭,必将陷入困境。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内的广大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急迫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为主。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也将逐步显现。人口老龄化面临着养老场所和专门医疗服务两个“短板”,以及社会参与和精神文化需求与现有制度建设发展两个“不同步”。

“健全和完善老年人社会健康保健体系,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西安市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主治医师高林虎说,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健全医疗保险机制,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胡建宏

重视养老产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8月,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通知,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养老服务业培育与发展。此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超过100项政策法规鼓励发展养老产业。9月5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上表示,鼓励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养老、健康等专业领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063万。然而,国内2.8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只拥有680万张床位,相当于每千名老人不足30张床位。而具体到陕西省,截至2016年,陕西省65岁以上人口395万人,占总人口的10.36%,老龄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90万人,老龄化明显加快。“全省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30万人,这是养老的难点。”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坦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被称为“80、9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肩负起沉重的养老责任,“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分身乏术成了这一代人要面临的极其现实的问题。而如果家中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那就更需有人全天候照顾,从精力和经济上来说,对他们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种种原因就诊不及时或根本不到医院诊治,生活质量低下,给自己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养老体系,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同时,从老年人群体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论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与否,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情感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可以有尊严地度过自己晚年的平静生活,都呼唤着更高水准的养老产业。这不仅仅是我们应当重视的社会保障的一环,也不仅仅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的经济决策,更是重视人的最根本需求,“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最好体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降低准入门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境外、省外投资者在省内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PPP项目示范。我们欣慰地看到,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而能够真正形成成熟完备的社会养老体系,养老产业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和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未来也会步入老年的群众满意,需要政府机构、社会资本和民众的更多关注和努力。

关爱失智老人,完善养老体系,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吕夏婧)

最浪漫的事——慢慢地陪着你走

霍致远老人翻看和老伴王玉琦的照片说:“多看看,我们就不会忘记。”

护士长刘妮在和老人做记忆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与老人在一起

“你看,你看,这是我俩的结婚照。看那时候我们多年轻,她多漂亮!我俩是1944年同时入华西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1946年开始恋爱,1948年6月30日结婚……”94岁的霍致远老人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他手机里和老伴在一起的老照片。霍致远老人的老伴名叫王玉琦,今年93岁,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多年,有严重的记忆障碍,甚至认不出自己的亲属。但是老伴在她的记忆里依然十分深刻,两人的互动十分甜蜜,让人感动。

在西安工会医院老年护理院,霍致远老人的儿子霍先生说:“我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有10年时间了,我们一直细心照顾她,但是她的病情还一直在加重。目前我已经60多岁了,我的姐姐年纪也大了,我们的精力和身体状况也明显不如以前了。起初送老人来护理院,我们也很顾虑,但这里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完善的护理设施让我们打消了忧虑,最后还是决定让老人来这里进行医养结合治疗,只希望让老人在有生之年生活质量更高一些。”

据西安工会医院老年护理院陈冬子医生说:“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如果家中老年人表现出记忆减退、判断能力下降、不能处理复杂的问题和社交困难等症状,家属都应该重视起来,这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初期的反映。应该早预防早治疗,才不至于让病情延误下去。”本报记者 刘强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让爱温暖老人心

西安市碑林区第一护理院主管护师黄彩莲照顾曹万友老人 胡建宏 摄

“曹大爷,这几天理疗之后身体感觉怎样?浑身轻松了吧?手脚活动感觉是不是比入院前灵敏了许多?”“哈哈哈……非常感谢!不仅这些比以前好了许多,就连精气神也比在家好了许多,看来入住你们护理院是我正确的选择。”9月18日上午,记者在西安市碑林区第一护理院采访时,刚走进温馨舒适的护理房间,就听到护理院护士长(护理师主管)黄彩莲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曹万友老人的一段对话。

79岁的曹万友老人,是长安大学的退休职工。老人得病后,为了不给家人增添负担,影响他们的工作,便主动要求来护理院康复。曹万友老人说:“我有两个儿子,均在浙江宁波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孙子也需要有人照料。为了让儿子们安心工作,不要为我操太多心,自己便提出到老年护理院,这样既得到了照顾,又有了许多老年朋友陪伴,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该护理院设施好,医生护理人员素质高,视我们为亲人,让爱温暖了我们每位老人的心。”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不容忽视

根据交大一附院调查,陕西省60岁以上痴呆发病率为0.91%,省内现有60岁人口600万,大概有7-8万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另据调查,预计到203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达到人口的25%,而80岁以上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将达到30%,即每3人当中就有一位。

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知识,传播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关爱健康、防治痴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仅积极宣传,还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相关医疗机构、社团组织、民间经济实体与个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机构养老新模式显现

2008年,在西安市及碑林区政府、区民政局、区老龄委、中铁一局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铁一局集团西安中心医院创办了陕西省首家依托专业医院、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一局医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西安市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设置床位110张。

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打破传统的单纯养老模式,依托中铁一局集团西安中心医院的医疗保障及专业的护理团队,实现医疗救治和康复护理的零距离衔接,是典型的医、养、护结合的机构养老新模式。

“护理院坚持服务人性化、亲情化,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功能于一体,当老人发生疾病时,可及时会诊处理;如病情需要,将立即转往医院病区进行治疗,将医院和敬老院功能合二为一。老人入住后既可以享受养老服务,又能得到医疗保障。”该院主治医师高林虎说,这是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情有所寄,心有所安,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充分体现了医养结合的特色。

据记者了解,为促进陕西省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内的广大老年人群体能够安享晚年,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胡建宏

■相关链接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是国际老年痴呆协会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第十次会议上确定的。因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AloisAlzheimer)首次报告了一例具有进行性痴呆表现的51岁女性患者,1910年这种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认知功能逐步下降。

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在大于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患病率将增加一倍,8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甚至可达20%以上。同时,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特别是“三高”人群也容易发病。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痊愈。规范服药和科学照护能够延缓疾病发展,缓解和推迟因认知功能下降导致的一系列生活功能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关键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新闻推荐

希望学弟学妹在大赛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蒜泥科技CEO杨少毅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记者张潇“我衷心祝福各位参赛的学弟学妹,能够把自己的技术和激情尽情挥洒,在老师和大赛帮助下,匹配到更好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先在大赛上成长为树苗,再不断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参加首届中...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